2025年11月,韩国举行的2025APEC峰会,世界瞩目,除了大家关注的中美会谈,还有中韩两国元首互赠礼物。
小米15Ultra在中韩高层会晤中作为国礼赠送给韩国总统李在明。小米手机之外,还有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永丰源瓷器茶具。
国礼是以国家名义赠出的最高礼物。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社交人情,更是一个国家最想向世界展示的优秀形象。国礼必须是民族的、是自信的,更进一步,则是能够代表这个国家最顶尖的制造水平。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国礼的选择,慎之又慎,深思熟虑。2025APEC峰会赠与韩国的国礼就是如此。这一次的国礼组合,文房四宝和茶具是强调中韩历史文化上的友谊、传承,小米手机则是强调当下的经济合作。
李在明接受CCTV采访时说,中韩两国地理上毗邻,经济上深度依存,中韩经济合作至关重要。
韩国以前用的是汉字,朝鲜半岛与我们文脉相通,深受中国儒文化影响。东亚甚至也被西方学术机构定义为,儒家文明圈。半岛与大陆文脉相通,休戚与共,两地人民虽然语言疏异,但借助同一套汉字符号系统,同样可以长期保持着密切的人文交流。
文房四宝和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和具象。唐朝女诗人薛涛有一篇《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要把满腹才气绘制成篇,就得“四友”通力协作,缺一不可。
从一个方面来看,笔墨纸砚、茶具象征着中韩两国共同的文化传承历史,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中方对未来的期许与寄望,面临今天国际局势的惊涛骇浪,中韩两国也能够像文房四友,相互支持,共同谱写出一篇新时代的锦绣文章。
那从这个角度再看小米国礼的意义,就有了更多的内涵了。在两国元首会面中,一旁的中方人员向李在明介绍小米15 Ultra时,特别提到,其曲面屏幕就是韩国的产品。
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小米没有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而是一直积极地与国际伙伴展开紧密合作,这里面就包括了三星,徕卡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自研不是自闭,独立自强更不是唯我独尊。
一台小米15 Ultra,正是世界分工体系带来的效率体现,是全球化红利催生出来的重要成果。它作为国礼,一方面证明中国有能力聚合全球最顶尖的资源与技术,并将其高效转化为世界一流的终端产品,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我们对全球产业链持续深化合作的高度肯定与庄严承诺。
今天的世界,各种“脱钩”声音此起彼伏,“逆全球化”浪潮持续不断。但我们相信,所有全球化产生的问题,都只能靠着全球化本身来解决,小院高墙、画地为牢,相互封锁都不是出路。小米更是用自身的实践结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开放合作的鲜活样本。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宣告“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作为国礼的小米是这条宣言的最佳注脚。
一部小米,不仅是“中国智造”的崭新名片,更是对全世界发出的一份热情邀请:欢迎全球伙伴,共享开放红利,一同书写世界合作的新时代篇章。
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年外交历史中,我们也能从国礼的不断变化里,清晰地看到中国国力的不断跃进。
1949年,毛主席首次出访莫斯科,为苏联带去的国礼大多是传统工艺品。比如清代蓝花瓷花瓶、景泰法烧蓝茶具,甚至还包括了三火车皮的白菜、大葱等农产品。彼时的新中国,刚在多年战争中的废墟中建立,还是一个饱受磨难,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家。国礼的构成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国家产业结构的真实反映。
而接下来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终于建立起了一套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并且还奇迹般地完成了“两弹一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首朵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起,成为中国跻身核大国重要标志。而在周恩来总理的推动下,这些记录着原子弹爆炸瞬间的珍贵照片,也变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分享喜悦的重要礼物。
这套照片先后赠送给了印尼总统苏加诺、马里总统莫迪博·凯塔、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等多国领导人。
周恩来总理还亲手把这份照片,送给了美国记者斯诺。斯诺为此感慨万分地说道:“当时我在窑洞里采访你们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你们今天能爆炸原子弹”。
到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的不断进步,也让更多消费级工业品被纳入国礼当中。
比如1989年,老布什总统访华,我们向老布什夫妇赠送了两辆飞鸽牌自行车。1993年,国家主席访美,向同样喜好音乐的克林顿总统赠送了一支泰山牌萨克斯管。
进入新世纪,中国不但已经成为了制造大国,而且还要向制造强国乃至于“智造”强国不断迈进,所以国礼清单中,也不断涌现代表着中国科技实力的顶尖产品。
像2014年,中国向联合国捐赠了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帮助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2022年,中国向泰国赠送了复兴号高速列车模型,泰国在建的首条高铁,正是使用中国标准复兴号CR300AF型动车组技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025APEC峰会国礼说的是,我们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精进的创新,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和坚持,也从不排斥合作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