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新
美编 / 杨凌霄
出品 / 电动新物种
10月以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连续在朋友圈发声,核心只有一个——安全是汽车最大的豪华。他转发鸿蒙智行车门锁安全演示视频,强调四重安全设计的重要性,还补充提及巨鲸电池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
这不是简单的营销宣传,而是华为践行任正非"汽车行业根本是把车造好,最高级别就是安全"理念的实际行动。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隐藏式门把手、极致加速等“科技噱头”曾一度主导潮流,却屡屡暴露出安全隐患。侧面碰撞后隐藏式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不足七成,儿童夹伤投诉翻倍,极端情况下救援延误的案例时有发生。
而余承东此时的密集发声,不仅展示了鸿蒙智行车的四重门锁安全设计,更用实际行动给行业敲响警钟:汽车的核心价值,终究要回归安全本质。
01
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方案
新能源汽车普及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有安全理念的碰撞。隐藏式门把手作为曾经的“高端象征”,如今已成为用户吐槽重灾区。北方冬季冰冻无法弹出,南方雨季进水故障,碰撞后无法开启导致救援受阻,这些问题并非个例。
某央企安全测试机构数据显示,隐藏式门把手侧面碰撞弹出成功率仅67%,远低于机械把手的98%。更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消费者协会统计的儿童夹伤投诉同比增长132%,安全隐患已从极端场景蔓延到日常使用。
华为的应对方案,体现在鸿蒙智行车门锁的四重安全设计上。这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每一环都针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破解。
车内机械应急拉手设计,解决了断电或系统故障时的逃生难题,单次拉动解锁、二次拉动开门的逻辑,让操作无需思考就能完成。
车外机械门把手则保留了最基础的物理开启方式,即便车辆完全断电,外部救援也能顺利进行。
碰撞冗余解锁模块采用电源、控制、驱动三重冗余,确保碰撞后能自动切换备用电源,避免门锁失效。
而高强度合金材料打造的锁体,经过10万次开闭测试,能在强烈冲击下不变形,从结构上守住安全底线。
这些设计并非纸上谈兵。在7月发布的演示视频中,紧急场景下车门的顺畅开启,直观证明了安全冗余的实际价值。
对比部分品牌因电子门锁故障导致的救援困境,华为的四重设计用“备份再多也不嫌多”的逻辑,把安全隐患降到了最低。
这种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的设计思路,打破了“科技感必须牺牲安全性”的误区,也让“安全是标配”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02
从高层要求到市场认可的完整闭环
华为对汽车安全的重视,有着清晰的顶层设计和执行路径。任正非多次强调汽车行业的根本是造好车,安全是最高级别要求。这一理念不仅在华为内部形成共识,更通过鸿蒙智行的产品实践传递给市场。
从9月尚界H5发布会上余承东强调“鸿蒙智行要把安全做到第一”,到10月朋友圈密集科普门锁安全,华为的安全主张始终一致且持续落地。
这种理念的坚持,正在转化为市场的认可。尊界S800在70万元以上超豪华轿车市场的表现,堪称安全理念落地的典型案例。作为自主品牌超豪华车型,尊界S8009月单月交付接近2000台,力压保时捷帕拉梅拉、奔驰S级等传统豪强。
其用户群体中,超八成是40-50岁的高净收入男性,半数为增购用户,三成是换购用户,不少人曾拥有劳斯莱斯、迈巴赫等超豪华车型。他们选择尊界S800,除了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更看重其背后的安全保障。
享界S9T的市场表现同样印证了安全与品质的吸引力。这款余承东亲自力荐的旅行车,上市13天大定突破15000台,日均超1000台。
作为小众的旅行车品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其全系标配的空气悬架、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以及华为途灵平台3.0带来的稳定操控,83.3km/h的麋鹿测试成绩,直观展现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而首批搭载的HUAWEIADS4智驾系统,通过36个传感器的全维感知,进一步提升了行驶安全系数。
鸿蒙智行的智驾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国庆期间,其辅助驾驶总里程突破2.3亿公里,90.8%的用户都会使用,累计避免了242万次可能的碰撞。
在高速和城区道路上,分别应对了2912万次和2738万次别车、加塞,这些数据背后,是华为将安全理念融入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努力。
从高层提出要求,到技术团队落地实现,再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华为完成了安全理念从口号到价值的完整闭环。
03
推动从“炫技”到“务实”的理性回归
华为在汽车安全领域的深耕,正在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此前汽车圈一度陷入“炫技竞赛”,不少车企一味追求零百加速、超大屏幕等吸引眼球的参数,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有行业人士透露,很多车企70%的研发预算都投入到了花里胡哨的功能上,安全系统的投入少得可怜。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让消费者面临安全风险,也导致行业竞争偏离了本质。
余承东对这种现象的反思很有代表性。他多次吐槽部分车型追求2秒、3秒加速没有实际意义,认为城市道路上的漂移行为既危险又愚蠢。
这种观点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不谋而合,魏建军直言隐藏式门把手是“被带歪”的设计,其降低风阻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两位行业大佬的发声,加上华为的实践案例,正在推动行业从“科技优先”向“安全优先”转变。
监管层面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工信部出台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拟禁止全隐藏式设计,强制要求配备徒手操作的机械释放功能。另一项《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则明确要求系统具备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功能。
这些规定的出台,正是对行业乱象的纠正,而华为的安全设计提前契合了监管导向,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模式,也在加速安全理念的普及。上汽与华为合作打造尚界系列时,余承东因对初始方案不满意,推动团队重新设计,被上汽内部称为“磨刀石”。
这种严格要求最终换来了产品的高品质,尚界H5的成功,让更多车企看到了坚持安全与品质的价值。北汽投入200亿与华为深化合作,岚图汽车也认同“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理念,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正在加入华为的安全阵营。
消费者的需求转变也在倒逼行业升级。曾经被“科技噱头”吸引的消费者,如今更看重车辆的安全性能。
这种需求变化,加上华为等企业的引领和监管的规范,正在让汽车行业告别浮躁,回归到“造好车”的本质上来。
总结
车的最高级别,终归是安全
华为用一系列实际行动证明,“汽车最高级别是安全”绝非口号。
从鸿蒙智行车门锁的四重安全设计,到巨鲸电池平台的防护能力;从智驾系统累计避免242万次碰撞,到尊界S800、享界S9T等产品的市场成功,华为始终将安全作为核心价值,践行着任正非“把车造好”的要求。
在行业一度沉迷“炫技”的背景下,华为的坚持不仅破解了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带来的安全痛点,更推动了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从“科技噱头”向“安全务实”的理性回归。
监管的跟进、合作伙伴的认可、消费者的选择,都印证了安全才是汽车行业不可动摇的底线。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安全优先的阵营,汽车市场将迎来更健康的发展格局。而华为用硬核技术和市场成绩树立的标杆,终将让“安全是最大的豪华”成为全行业的共识,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安全、可靠的智能出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