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号
科技 汽车 财经 数码 时尚 旅游 美文 美食 其它

“母婴界南极人”Babycare,代工贴牌上栽跟头?

观潮商业 2025-03-18

央视“3·15”晚会的一记重锤,揭开了母婴行业光鲜外表下的暗疮。“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残次品翻新”的行业黑幕,涉及Babycare、麦酷酷、自由点、嫚熙等十余个知名品牌。

其中,以“高端母婴品牌”自居的Babycare被推至舆论风口。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代工贴牌模式下的品控漏洞,更让这家被称为“母婴界南极人”的企业陷入信任危机——当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代工厂,品牌方对质量的把控究竟能走多远?

“可能是仿冒产品”

3月17日,受央视“3·15”晚会曝光而停播的Babycare各电商平台已经复播。但部分消费者在直播间询问关于“3·15”产品的处理情况时,显示“主播已关闭评论”,不回复留言。

今年央视“3·15”晚会揭露,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以每吨260元至1400元的成本收购本应销毁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品等工业垃圾,经过简单分拣后,以“二等品”名义高价倒卖,利润率高达300%-500%。

这些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翻新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流入母婴消费市场,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曝光的诸多品牌中,Babycare赫然在列,其纸尿裤产品被指存在残次品翻新问题。

事件曝光后,Babycare在各电商平台全部紧急停播,试图平息事态,但消费者的疑虑并未因此消散,仍有大批用户冲进视频活动页面下问询品牌方如何处理残次品、为何会出现纸尿裤品类外包装印有“非卖品”字样的产品被售卖等。

3月15日晚,Babycare方面回应称,“根据公司的品质管理规定,不合格品均需进行严格的销毁处理。‘3·15’晚会中涉及的Babycare纸尿裤的情况,可能是仿冒产品,我们会追查并采取法律手段。建议通过Babycare官方渠道进行购买。”

同时,Babycare还表示,“针对不法渠道售卖的假冒伪劣产品,我们过往已采取法律维权手段持续打击。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侵权打击的力度。”

然而,消费者的信任并非一份简单的回应就能轻易挽回。3月17日,在Babycare的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直播间,仍有用户在询问关于“3·15”产品的处理情况:“那些专营店卖的是真的还是假哇”,“你们客服能不能回一下信息,真的很急”,“客服都不回复”等。

可见,Babycare在此次“3·15”事件中的处理措施并没有消除消费者的疑虑。Babycare将问题归咎于“可能是仿冒产品”,这种模糊的回应,难以让消费者信服。其次,紧急停播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舆论冲击,但未能及时、透明地向消费者解释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复播后主播关闭评论、不回复留言的做法,显示出品牌方对消费者关切的冷漠,可能进一步损害品牌声誉。

这种不当的处置措施,不仅可能让Babycare失去部分消费者的信任,还可能对其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受损,品牌的修复成本将极为高昂。

代工贴牌造就的IPO

公开信息显示,Babycare成立于2014年,公司名称为“杭州白贝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白贝壳”),是名副其实的国产品牌。

Babycare最初从婴儿腰凳切入母婴市场,大获成功之后,在2017年通过婴儿湿巾成功进入快消品类,此后又将品类延伸至纸尿裤、洗护、喂养、出行、玩具、童装、早教、女性用品、个护等各个品类,现已在30多个国家,服务超5000万用户。

凭借高颜值、多类目的产品特点,Babycare迅速在线上市场崭露头角,并逐步发展成为母婴市场的头部品牌之一。早在2020年,Babycare的全渠道GMV(商品交易总额)已突破50亿元。

同时,不满足于线上的Babycare也于2020年开始布局线下市场,第一家直营店在上海开业。截至2023年6月,Babycare已开出10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根据Babycare的商业规划,未来的理想状态是线上和线下的收入占比为1:1。

Babycare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很大原因在于其生产模式主要依赖代工厂。针对不同产品线,Babycare负责产品的设计、提出制作要求、明确技术标准,具体的生产环节则由代工厂按照要求进行生产。这种代工贴牌模式,使得Babycare能够有效节约自建工厂的工期和资金成本,并以较低的资产负担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Babycare也有“母婴界南极人”之称。

不过,代工贴牌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弊端。由于旗下类目众多,Babycare的代工厂家不在少数,这给品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品牌方难以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次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纸尿裤残次品翻新问题,也正是代工贴牌模式下品控隐患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Babycare因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处罚。去年11月20日,在南京市2024年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白贝壳生产、销售的Babycare婴童豆豆床品套件(规格型号:七件套),床笠面料PH值项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被判定为不合格,没收违法所得748.54元并罚款15749.24元。

2024年4月,白贝壳生产的Babycare托比恐龙牙刷及Free减压背带分别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被判定为产品质量不合格,因此被没收违法所得3092.67元,没收不合格托比恐龙牙刷7个、Free减压背带20件,同时被罚款1.29万元。此外,2024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包括婴幼儿背带等13类产品的监督抽查情况,Babycare的Free减压背带被检出纤维含量不合格。

早在2022年8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20批次儿童床(婴儿床)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有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样品就涉及Babycare帕克莱拉婴儿床(家用童床),不合格原因为“木材名称标识不准确或不规范,易误导消费者”。

2019年5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款网售婴儿床进行比较试验的结果显示,共有16件婴儿床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便涉及Babycare等知名品牌,其婴儿床用直径7mm的安装预留孔可能导致卡住婴幼儿手指,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质量问题的频发,不仅使Babycare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也严重影响了其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信任度,而对于正在冲刺IPO的Babycare来说,可能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据媒体报道,2023年9月,Babycare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然而,一年多以来,其IPO进程仍未有实质性进展。此次“3·15”事件的爆发,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及风险管控能力的质疑,进而影响其上市进程和市场估值。

融资方面,Babycare成立至今完成了两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鼎晖投资、华兴新经济基金等。公开信息显示,在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时,Babycare的估值在30亿美元的量级。

结语

作为“母婴界南极人”,Babycare的代工贴牌模式在带来快速扩张和成本节约的同时,也埋下了品控隐患的种子。此次“3·15”事件,再次将这一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

对于Babycare而言,母婴产品关乎婴幼儿健康,品牌若继续依赖“法律维权”代替“质量内控”,甚至将“非卖品”流向市场的责任推给“仿冒”,终将透支品牌价值。或许正如网友所言:“没有自主生产能力的品牌,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CURRENC拟在马来西亚布局500兆瓦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新加坡, March 19, 2025 (GLOBE NEWSWIRE) -- CURRENC Group Inc. (纳斯达克代码:CURR)(以下简称“CURRENC”或“公司”),一家通过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赋能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先驱企业,今日宣布公司计划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收购

2025-03-19

蒙牛业绩滑坡有隐情 “轻装”高飞不背锅
撰文丨一视财经 邱邱编辑| 西贝近日,蒙牛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2024年净利润约为0.5-2.5亿元,同比下滑约94.8%-98.9%,公司迎来了近8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利润滑坡。倒不是公司经营行上发生重大变化,业绩最大的拖累来源于公司旗下的贝拉米、现代牧业经营情况不

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