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8月25日,海信视像2025年半年报正式出炉。
报告显示显示,海信视像上半年营收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增速远超营收。更值得关注的是,海信视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涨了48.59%,达到18.02亿元。
在全球电视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这样的成绩不算常见。这背后,是海信在技术、产品和全球化布局上的发力。
01
技术突破不是噱头,真能转化成市场优势
海信这半年在技术上的动作不少,最显眼的是RGB-Mini LED技术的突破。他们解决了这个领域里的“两芯”难题:光色同控芯片与算法,还有高光效、高可靠性的LED发光芯片。
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成果,今年1月,全球首台RGB-Mini LED电视在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上亮相,4月就有系列产品量产上市了。
实际效果很明显。传统液晶电视的背光多是单色,只能控制亮度,海信把它改成了RGB三色背光,还能做到光色同控。简单说,就是颜色更准,画面更细腻,功耗反而降了。
这种技术升级让用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变化,比如看电影时,暗部细节更清晰,色彩也更贴近真实场景。
芯片方面,海信自研的RGB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H7用在了不少中高端机型上。在LED芯片赛道,他们的高性能背光芯片也打开了市场,带动相关业务营收涨了约400%。这些技术不是孤零零的存在,而是组合起来形成了竞争力。
比如,RGB-Mini LED电视上市后,在618大促期间,吸引了不少追求高品质的用户,让海信在5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的份额提升了28个百分点。
02
大屏和高端路线走对了,市场份额说活
现在买电视,大家越来越喜欢大屏幕。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98英寸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同比涨了109.30%,国内更是涨了123.50%。
海信显然踩准了这个节奏。报告期内,他们的98英寸及以上产品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85.29%,Mini LED产品出货量增长108.24%。
在国内全渠道百吋及以上市场中,海信系电视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占比分别是41.65%和48.66%,都是第一。75英寸及以上、85英寸及以上的市场份额也稳居行业榜首。
全球市场更不用说。海信75英寸及以上大屏产品的全球份额接近20%,98英寸及以上、100英寸及以上的份额分别是28.90%和47.70%,都是第一。在北美、欧洲、日本这些成熟市场,海信的Mini LED产品出货占比也在提升。
除了电视,激光显示也是海信的强项。新推出的探索X1系列激光电视,光学效率和能效都有提升,其中X1 Ultra百吋全屏亮度达到1000nits,还拿到了行业唯一的“家庭电影放映设备”认证。
全球激光电视市场,海信的出货量占比高达70%,每卖出10台,就有7台是海信的。
商用显示领域也有进展。海信的交互式触控平板、数字标牌这些产品,已经卖到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3%。
这说明,海信的产品不只走进了家庭,还在会议室、商场等场景里站稳了脚跟。
03
全球化不只是卖货,品牌真的打出去了
海信的全球化布局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海信在全球有9个生产基地和13个研发中心,能快速响应不同市场的需求。这种布局不光提高了效率,还让产品更贴合当地用户。
品牌影响力也在提升。通过赞助欧洲杯、世俱杯这些顶级赛事,还有和《黑神话:悟空》这样的热门游戏IP合作,海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世俱杯开赛首周,海信百吋及以上电视国内销量同比涨了超100%,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市场也涨了66%。赛后,海外品牌认知度提升到71%。
在具体市场上,海信系电视在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国是第一,在加拿大、墨西哥等国排第二,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排第三。连续9年进入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10强,而且在电视品牌里排名最高。
更重要的是,海信不是只靠低价走量。通过技术和品牌,海信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
比如,在北美市场,Mini LED产品的出货占比在提升,说明当地消费者认可其品质。这种认可,比单纯的销量增长更有价值。
总结
海信视像技术硬、市场强、全球化稳
海信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是技术、产品和全球化“三箭齐发”的结果。
技术上,RGB-Mini LED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品上,紧跟大屏化、高端化趋势,多场景布局,让它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全球化方面,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和市场的深耕,让它在国际市场上也站稳了脚跟。
未来,随着在显示、芯片、AI等前沿领域的持续投入,海信有望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在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中继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