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10月30日晚间,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安信”)正式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公告显示,奇安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9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7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奇安信实现营业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长18.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这也是奇安信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在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
从行业背景看,2024年奇安信曾经历营收下滑、大幅亏损的挑战,全年营收43.49亿元同比下降32.49%,净亏损13.79亿元同比扩大2022%。
而2025年前三季度尤其是Q3的业绩反弹,不仅印证了公司年初“聚焦”战略与降本增效策略的有效性,更给整体承压的网安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01
行业大单不断,“AI+安全”成增长引擎
奇安信前三季度营收的稳步增长,离不开在重点行业的深度布局与核心产品的落地突破。
从客户结构看,企业级客户仍是营收主力,前三季度贡献了78.26%的主营业务收入,政府及公检法司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13.89%和7.85%。
从订单规模看,百万元级以上客户收入占比超70%,五百万元级以上客户收入占比近50%,大客户优势持续凸显。
具体到行业落地,金融、能源、制造、烟草、工控等领域的千万级大单成为营收重要支撑。
金融行业方面,奇安信中标某国有大型银行零信任安全访问项目,进一步扩大在六大国有银行的应用覆盖,还拿下某头部省级农信社终端安全项目,金额约500万元,为同类金融机构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设范例。
能源领域,奇安信中标某头部能源集团省公司资产安全系统项目,包含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系统(CAASM)等产品,实现该行业重大突破。
制造业中,奇安信把轨交装备行业某头部企业的安全集采项目被收入囊中,涉及安全运营、边界安全等多类产品,金额达千万级;烟草行业也接连中标中国烟草多个省公司的安服项目,总金额同样突破千万,服务涵盖风险评估、攻防演习等全流程。
“AI+安全”领域的进展更是成为业务亮点。奇安信的AISOC(人工智能安全运营中心)产品已在政务、制造、金融等重点行业落地,其中在某全球知名豪华车企的应用中,智能运营单条警报研判时间低于9秒,有效告警识别准确率超93%,比人工模式提升约2.7倍。
奇安信大模型卫士产品也取得重要进展,不仅获得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颁发的《大模型安全防护围栏产品认证(增强级)》证书,还在超20个行业完成验证。并且奇安信联合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发布的“大模型安全护栏”,无需改造大模型即可轻量化部署,能防御提示词注入、数据泄露等新型风险。
源自奇安信集团公众号
在IDC 2025年Q3“AI+安全”市场报告中,奇安信更是覆盖了中国大模型安全保护市场全部7个细分领域和安全智能体市场五大核心领域,成为行业内布局最广的厂商。
02
降本增效见成效,股权结构优化添助力
2025年前三季度,奇安信在“开源”的同时,“节流”措施也成效显著,直接推动了盈利水平的改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奇安信期间费用总额为22.4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4亿元;期间费用率降至79.07%,同比下降18.65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4.05%,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2.89%,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9.67%,三费的全面下降,体现出公司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
研发投入虽有同比下降,但仍保持行业较高水平。奇安信前三季度研发投入8.35亿元,占营收比例29.41%;第三季度研发投入2.45亿元,占营收比例22.37%。这种“精准投入”的策略,既保证了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又避免了资源浪费。
同时,奇安信在现金流管理上的举措也收获成果,前三季度销售回款28.81亿元,同比增长12.72%;其中Q3单季销售回款12.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53%。
为推动回款,奇安信专门成立回款专项管理组织,针对不同类型的回款问题制定针对性举措,实现“应收尽收”,这也是Q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的重要原因。
股权结构的优化则为奇安信长期发展提供了更强支撑。2025年8月,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明洛投资持有的奇安信1.2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受让价格30.59元/股,交易完成后中电金投持股比例升至23.19%,超过CEO齐向东21.92%的直接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最大单一股东。
中电金投与明洛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此次股权变动后,奇安信正式融入中国电子发展战略。
作为央企背景的股东,中国电子不仅能为奇安信带来资源协同优势,还能增强公司在政府、央企等关键领域的业务拓展能力,为“十五五”期间的发展奠定基础。
03
政策红利加持,头部集中趋势显现
奇安信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不仅是公司自身经营改善的结果,也契合了网安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2025年新修订的《网络安全法》明确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重点强化了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并新增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相关内容,要求加强AI风险监测评估和安全监管。
这一政策变化将直接推动企业在网络安全尤其是AI安全领域的投入,而奇安信此前在“AI+安全”领域的布局,已为抢占政策红利先机做好准备。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网安行业正从分散走向集中。过去我国网安市场集中度较低,头部厂商优势不明显,过度价格竞争导致行业内卷。
但2025年以来,随着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行业增量市场开始向头部企业倾斜:
一方面,大模型安全需要高密度小数据支撑,奇安信等头部企业在数据积累上具备先天优势;
另一方面,客户需求从“合规驱动”转向“风险驱动”,更愿意为能切实保护数据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付费,而非单纯追求低价。
同时,宏观环境带来的行业出清,也使得缺乏竞争力、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市场资源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奇安信在行业变革中的优势已逐步显现。除了技术与产品布局,公司还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计划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2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用于补充运营资金、优化债务结构。这一举措既能降低融资成本,又能为后续研发与业务拓展提供资金保障。
结合前三季度的经营改善、Q3的业绩突破以及政策与行业趋势的加持,奇安信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推动网安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总结
政策红利+头部集中,奇安信未来增长可期
2025年前三季度,奇安信以28.39亿元营收、4.72%的同比增长,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尤其是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双双转正,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佳水平,标志着公司从2024年的经营低谷中全面复苏。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聚焦”战略下重点行业大单的持续落地,是“AI+安全”领域的技术突破,也是降本增效与股权结构优化带来的经营质量提升。
从行业视角看,奇安信的表现印证了网安行业的两大趋势:一是政策红利驱动下,企业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将持续增加,尤其是AI安全成为新增长点;二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资源与品牌优势,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随着2026年新《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以及中国电子的战略协同,奇安信在“十五五”期间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不仅为自身股东创造价值,也将引领网安行业走向更健康、更成熟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