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号
科技 汽车 财经 数码 时尚 旅游 美文 美食 其它

乐视炮轰南京中电熊猫:破产清算无下限

网界 2025-10-14


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10月13日,乐视超级电视对外发布了一封《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信》。这是时隔三年后,乐视第二次公开炮轰这家电视代工厂。

三年前的2022年8月,乐视就曾发公开信,指责中电熊猫代工的电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当时双方的矛盾已经激化,但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



如今乐视再次发声,明确表示这次不是为了讨回拖欠的赔偿款,这笔钱乐视早就不抱回收希望了。

乐视真正想做的,是把事件背后“国企失信誉”“中小民企维权难”的问题摆到台面上,警示更多企业,避免大家重蹈覆辙。

这一举动不仅让两家企业多年前的合作纠纷重回公众视野,更引发了行业对商业信用与民企权益保障的讨论。

01

中电熊猫的“摆烂”之路

乐视和中电熊猫的合作,一开始其实是奔着双赢去的。2019年初,乐视旗下的两家公司和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达成合作,由中电熊猫给乐视代工生产电视。乐视当时采用的是“预付定金+全款提货”的模式,合作诚意很足。

到2022年3月,中电熊猫已经给乐视交付了39万台电视,累计合作金额达到4.3亿元。这个规模不算小,要是顺利推进,双方本可以长期合作。可没想到,从2020年7月开始,事情就变味了。

乐视陆续收到用户的反馈,说买的Y43、F43、F55型号电视出了问题。有用户说,电视才用了半年,屏幕上就出现了横线,一开始只有一条,后来越变越多,看着特别闹心;还有用户的电视屏幕直接漏液,整个屏幕都没法看了,联系售后的时候,才知道是代工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个例,乐视统计后发现,两款43英寸电视的液晶屏不良率接近20%。要知道,行业里正常的液晶屏不良率还不到2%,双方在合同里也明确约定了不良率不能超过1.8%。

这个数据一出来,明眼人都知道,这已经不是小问题,而是妥妥的质量事故了。

按道理说,出了质量事故,中电熊猫该赶紧解决。合同里也写得很清楚,中电熊猫要免费提供换屏的资材,承担所有售后费用,还要赔偿乐视的损失。可中电熊猫的做法,却让乐视寒了心。

一开始,中电熊猫还提供了一部分43英寸电视的换屏材料,可到了55英寸电视这里,就直接停了供应。乐视这边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用户的投诉电话和维修请求,维修师傅跑前跑后,还是赶不上用户的需求。

乐视只能一边反复跟中电熊猫沟通,希望对方履行合同,一边自己先垫付钱给用户换屏、换机。

截至2022年8月乐视第一次发公开信的时候,已经换了11590台电视的屏幕,还换了2160台整机,当时预计后续还要再换6300台屏幕。

这些费用加起来不是小数目,乐视后来甚至调侃说,“这两年《甄嬛传》给乐视带来的收入,都被南京‘熊猫’当竹子给吃了”。


更过分的是,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承担了双方合作97%的订单,可这家分公司临近关闭的时候,中电熊猫连个正式通知都没给乐视。乐视还是从其他合作方那里才知道消息,就连乐视驻厂的工作人员,都被蒙在鼓里。

面对乐视的邮件、电话,中电熊猫要么不回,要么就用“没有资材”当借口,甚至单方面说不再承担55英寸电视的售后责任。

这种“摆烂”的态度,彻底让双方的合作走到了尽头,也为三年后的再次“开火”埋下了伏笔。

02

中电熊猫的“逃责”操作

质量问题没解决,乐视只能走法律途径。2023年前后,双方就质量纠纷对簿公堂。法院最终判决,中电熊猫要赔偿乐视1357万的售后垫付款。

这本该是乐视维权的一个进展,可中电熊猫接下来的操作,却让这笔赔偿款成了“空头支票”。

判决书下来后,中电熊猫没有按要求赔钱,反而玩起了“金蝉脱壳”。它先是把公司名字从“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改成了“南京静业家电有限公司”。

一般来说,企业更名是为了发展或者调整战略,可中电熊猫这个时候更名,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是想通过换个“马甲”来逃避债务。


更绝的是,中电熊猫的关联子公司还申请了破产清算。按照法律规定,公司破产清算后,如果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剩下的债务可能就不用还了。

中电熊猫这么一操作,相当于直接把1357万的赔偿款“抹掉”了,乐视想要拿回这笔钱,难如登天。

其实,中电熊猫的“逃责”行为早有苗头。在质量问题爆发后,它不仅不解决售后,还在处理员工和资产上做了手脚。

有消息显示,中电熊猫当时只提前五天就宣布停运涉事的东莞工厂,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遣散了员工。员工们突然没了工作,权益根本没法保障,而中电熊猫这么做,就是为了尽快“甩包袱”,减少自己的麻烦。

除了对乐视和员工不负责任,中电熊猫在关联交易上也存在问题。乐视在公开信里提到,中电熊猫的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这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要知道,中电熊猫的股东里有国企背景,它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合作伙伴的利益,还可能影响国有资产的安全。

更让人唏嘘的是,中电熊猫曾经也是“国货之光”。早在1978年,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就风靡市场,打开了中国电视普及的大门。

上世纪80年代,熊猫电视还引入日本技术,生产彩电,为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可后来,在行业竞争中,熊猫电视逐渐掉队,只能靠给其他品牌代工生存。


即便如此,中电熊猫也没珍惜机会。2020年,京东方还斥资百亿收购了中电熊猫成都和南京的两个高世代产线,可剩下的G6产线后来多次流拍,2024年4月只能以1.9亿的价格卖给了一家做废金属回收的公司南京新皓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要知道,这条产线上有2589台设备,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夏普,可最后却只能按“废铁价”处理。

从曾经的“国货之光”到如今靠更名、破产逃避债务,中电熊猫的坠落,不仅让老用户惋惜,更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不管曾经多辉煌,不遵守商业规则、不承担责任,最终只会被市场抛弃。

03

乐视再发生不止为自己 更为中小民企维权

2025年10月,乐视时隔三年再次炮轰中电熊猫,很多人一开始以为,乐视还是为了追讨那笔早就没希望的赔偿款。

但乐视在公开信里说得很明白:“我方并非公开‘讨债’,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所欠赔偿款,我方早已不抱回收希望。”

既然不是为了钱,乐视为什么还要花精力发声? 答案其实很简单:乐视想通过自己的经历,暴露行业里存在的“国企央企失信誉”“中小民企维权难”的问题。

乐视自己就是中小民企的一员,在和中电熊猫的合作中,它的遭遇很有代表性。从2020年发现质量问题开始,乐视一直在主动沟通,甚至自己垫付费用解决用户问题,可中电熊猫作为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却始终拖延、逃避。


到乐视即便赢了官司,也拿不到赔偿款。这种“维权难”的困境,很多中小民企都遇到过。

中小民企在市场竞争中本来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遇到像中电熊猫这样的合作方,往往只能吃“哑巴亏”。如果这种情况不被重视,更多中小民企可能会因为类似的问题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乐视这次发声,就是想把这个问题摆到公众和相关部门面前,希望能引起关注,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商业环境。

乐视的做法,其实也是在维护用户的权益。从2020年到2025年,虽然时间过去了五年,但当年购买中电熊猫代工电视的用户,可能还会遇到屏幕问题。乐视这次发声,也是在提醒用户:他们没有忘记曾经的质量问题,也一直在为用户的权益努力。

而且,乐视自己这些年的日子也不好过。曾经,乐视超级电视也是互联网电视的“当红炸子鸡”,2014-2016年,销量分别达到150万台、300万台和600万台,能和一线品牌抗衡。

可后来,随着乐视整体陷入债务危机,超级电视的销量也大幅下滑,2020年预估只有40万-50万台,到2025年,在全球电视厂商出货量排名里,已经看不到乐视的身影。

即便如此,乐视也没放弃。这些年,乐视靠会员、广告、硬件销售等收入维持运营,《甄嬛传》每年带来的收入虽然不足以支撑整个公司,但也帮了不少忙。


而且,乐视还在努力提升用户体验,面对用户的投诉,都会及时处理。这次为了用户和行业发声,也体现了乐视作为企业的责任感。

乐视在公开信里还强调:“信用是企业经营的基石,希望所有企业都能谨慎经营,遵守商业规则,控制好风险。”

这句话不仅是说给中电熊猫听的,也是说给所有企业听的。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不管规模大小,只有遵守商业规则、讲信用,才能在市场上长久发展。

如今,乐视的发声已经引起了不少关注。有网友支持乐视:“终于有人敢说这个问题了,中小民企维权太难了”;

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介入调查,查清中电熊猫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给乐视和其他受害者一个说法。

乐视这次“开火”,可能不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利益,但它却为中小民企维权撕开了一个口子,也为行业生态的改善贡献了一份力量。这种敢于发声、敢于维护行业公平的做法,值得肯定。

总结

乐视争的不是钱是一口气

2025年10月乐视时隔三年再炮轰中电熊猫,不是一次简单的企业纠纷升级,而是一场为中小民企维权、为行业信用发声的行动。

从2019年双方开启4.3亿元的合作,到2020年质量问题爆发,再到中电熊猫拖延、逃责,甚至通过更名、破产逃避1357万的法院判决赔偿款,整个事件里,中电熊猫从曾经的“国货之光”一步步丢掉商业信用,而乐视作为中小民企,既承担了用户售后的成本,又面临维权无门的困境。

乐视这次发声,明确表示不只为追债,更想暴露“国企失信誉”“中小民企维权难”的行业问题。

它的经历,是很多中小民企的缩影:在合作中处于弱势,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扛,即便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也可能拿不到应有的赔偿。

而中电熊猫的坠落,也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信用是经营的基石,不管背景如何、曾经多辉煌,不遵守规则、不承担责任,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

万元旗舰心系天下三星W26正式发布,再进阶“轻薄、优雅、智能”
10月11日,中国电信携手三星电子举办心系天下三星W系列新品发布会,推出新一代高端商务智能手机——心系天下三星W26。自2008年问世以来,心系天下三星W系列秉持“传承、创新、尊贵、思仁”的理念,历代产品均凝结时代精神,成为广大商务人士的心之所向。心系

2025-10-12

小米17卖爆了,苹果被挤成老二
文 / 汪淼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2025年国庆前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重磅消息:小米17系列开售仅5天,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台。这股销售热潮直接带动小米在2025年第39周(9月22日至9月28日)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22.08%,超过苹果的20.22%和华为的13.79

2025-10-10

背屏创新引《人民日报》点赞 小米17系列线下热销
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你追我赶,中国创新怎样脱颖而出?》。文中提到:刚发布不久的小米17系列手机凭借别出心裁的手机背屏设计、全新的屏幕发光技术、国产金沙江电池的突破等创新,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体验“尝鲜”。亮眼新技术引发关注,首发新模式

2025-10-01

海信RGB-Mini LED双旗舰电视发布,首发售价15999元起
9月26日,海信电视以“破峰者”为主题召开2025秋季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采用RGB-Mini LED显示技术的双旗舰新品——影像旗舰U7S Pro与影游旗舰E8S Pro,标志着全球显示行业加速迈入RGB-Mini LED彩色背光时代。作为RGB-Mini LED技术的开创者和持续引领者,海信

2025-09-26

华为鸿蒙真的站稳了!连续六个季度压过苹果
文 / 汪淼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9月22日,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报告显示,从2024年第一季度到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在中国市场超越苹果iOS,稳稳占据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位置。这个结果并非偶然爆

2025-09-25

追觅进军手机市场 已获亿元海外订单
9月19日,追觅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进军手机领域,要造一款天文级摄影手机「Dreame Space」。据了解,追觅科技自2017年创立以来,凭借在智能清洁领域的创新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等,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良好口碑。此次进军手机市场,

2025-09-24

华为鸿蒙连续6季度超越iOS 稳居中国第二大手机系统
近日,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称,2025年第2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其中谷歌安卓系统占比79%,苹果iOS系统占比17%,华为鸿蒙系统占比4%。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持续发力,已连续6个季度超越iOS,在中国手机操

2025-09-24

华为发布 “4+10+N”中小企业智能化方案,打通迈向智能世界“最后一公里”
[中国,上海,2025年9月17日] 以“华为坤灵,助力中小企业跃升智能化”为主题的华为坤灵秋季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发布了 “4+10+N”中小企业智能化方案,以一站式场景化方案助力中小企业打通迈向智能世界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华为还面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