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号
科技 汽车 财经 数码 时尚 旅游 美文 美食 其它

华为鸿蒙真的站稳了!连续六个季度压过苹果

网界 2025-09-25


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9月22日,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报告显示,从2024年第一季度到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在中国市场超越苹果iOS,稳稳占据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位置。

这个结果并非偶然爆发,而是鸿蒙生态长期蓄力后的必然。要知道,iOS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拥有庞大且忠诚的用户群体,想要实现份额上的超越难度极大。但鸿蒙做到了,而且一领先就是六个季度。


从全球市场看,安卓仍以79%的份额领跑,iOS占17%,鸿蒙以4%位列第三。

但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这个国产操作系统正在打破双雄争霸的格局,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01

爆款产品撑起生态基本盘

鸿蒙系统能走到今天,核心驱动力是华为手机业务的复苏。

IDC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高达1250万台,市场份额为18.1%,超过苹果、小米等品牌位居榜首。这直接为鸿蒙系统带来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华为的Nova系列是鸿蒙最坚实的“销量支柱”。这个主打年轻人群的系列,靠着美学设计和高性价比抓住了核心消费群体。2025年2月,nova13系列冲到中国市场销量第四名,是华为唯一进入前五的机型。

还有像华为Pura X这样的折叠屏手机,用创新的设计吸引了很多消费者。手机卖得好,系统份额自然水涨船高。


但光有手机还不够。鸿蒙系统的野心,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个手机系统,它想打通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电视等各种设备

现在,很多华为手机用户也同时拥有华为的平板、手表等其他产品。数据显示,有69%的华为手机用户额外绑定了至少一件其他鸿蒙生态设备。

这种“1+8+N”的全场景体验,让用户一旦进入鸿蒙生态,就更不愿意离开,因为设备之间的协同太方便了。这种粘性,是鸿蒙能够持续压制iOS的一个重要原因。

02

从国民应用到政企场景的全面覆盖

如果说硬件是骨架,那应用生态就是鸿蒙的血肉。操作系统的竞争本质是生态的竞争,没有丰富的应用支持,再流畅的系统也无法留住用户。鸿蒙用短短几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十几年的生态建设路。

头部应用的入驻给了用户最直接的信心。今年三月,阿里巴巴一次就宣布旗下闲鱼、飞猪、盒马等11款热门应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加上之前已经行动的淘宝、高德地图、钉钉等,阿里系的核心应用几乎全部加入了鸿蒙大家庭。

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主流应用厂商已经将鸿蒙视为一个必须布局的重要阵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央视新闻客户端也宣布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鸿蒙生态的内容,更给予了巨大的信心支持。

开发者的踊跃参与也让生态有了持续生长的动力。当前,华为已启动10亿元资金的“天工计划”支持AI生态创新,还宣布投入150亿生态发展费用,配备1500PFLOPS开源社区算力和15000人的开发支持团队。

这些投入换来了显著成效:注册开发者数量不断攀升,开源鸿蒙代码行超1.3亿行,支持开源鸿蒙兼容的软硬件产品超1300款。

对开发者来说,鸿蒙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特性实实在在降低了成本。而且鸿蒙开发者的收入表现更突出,获得超出预期收入的比例是其他开发者的接近两倍,这种“能赚到钱”的吸引力,让更多开发者愿意加入进来。

03

从“能用”到“好用”的体验

鸿蒙能留住用户、吸引伙伴,最根本的还是技术实力。它不是对现有系统的简单模仿,而是基于万物互联时代的全新架构设计,这种底层创新带来了体验上的代际优势。

分布式架构是鸿蒙最核心的技术标签,它彻底打破了设备之间的“信息孤岛”。

这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技术化,但理解起来很简单,它想让不同的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甚至汽车,能够像一台设备一样协同工作。这种全场景的智慧体验,是鸿蒙区别于其他系统的关键。


AI能力的深度融入让鸿蒙从“被动响应”变成了“主动服务”。鸿蒙的“小艺任务空间”不再是简单的语音助手,更像一个全能的“项目总管”。

用户说一句“国庆出去旅游”,它能自动串联地图、预订、天气等多个App,生成包含日程、酒店、路线的完整方案;

想要做一份市场研究报告,它20分钟内就能调用数据库查阅资料,生成万字报告甚至直接输出PPT。

这种对复杂任务的拆解和调度能力,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模式。

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则解决了用户的安全顾虑。此前的操作系统多基于Unix或Linux内核开发,而鸿蒙5之后全面切换为自研内核,去掉了Linux和AOSP安卓开源项目代码,实现了真正的"纯血鸿蒙"。

用户的反馈也在反向推动系统优化。鸿蒙已累计收到超过1000万条用户建议,96%以上都实现了快速闭环。正是这些细节的打磨,让鸿蒙从“能用”变成了“好用”,甚至“爱用”。

总结

鸿蒙崛起,三分天下未来可期

鸿蒙连续六个季度在中国市场超越iOS,这是国产操作系统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成熟的全面印证。

过去,人们总觉得安卓和iOS的地位不可撼动,但鸿蒙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用户需求、坚持技术创新、搭建开放生态,新的操作系统完全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从Nova系列的年轻用户到政务系统的办公人员,从手机到折叠屏再到智能家居,鸿蒙已经渗透到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形成了有活力的生态闭环。

当然,鸿蒙的征途还远未结束。全球4%的市场份额与安卓、iOS相比仍有差距,但它已经在50多个国家实现商用,分析师预测未来三年全球份额有望突破15%。

华为投入的150亿生态费用、10亿“天工计划”资金,以及不断壮大的开发者队伍,都在为这个目标铺路。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鸿蒙的成长是中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的缩影。它不再是华为的“独角戏”,而是汇聚了硬件厂商、应用开发者、政务机构的“集体冲锋”。

这场持续六个季度的领先,只是一个开始。随着HarmonyOS NEXT的不断完善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全球操作系统“三分天下”的时代或许真的不远了

追觅进军手机市场 已获亿元海外订单
9月19日,追觅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进军手机领域,要造一款天文级摄影手机「Dreame Space」。据了解,追觅科技自2017年创立以来,凭借在智能清洁领域的创新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等,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良好口碑。此次进军手机市场,

2025-09-24

华为鸿蒙连续6季度超越iOS 稳居中国第二大手机系统
近日,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称,2025年第2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其中谷歌安卓系统占比79%,苹果iOS系统占比17%,华为鸿蒙系统占比4%。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持续发力,已连续6个季度超越iOS,在中国手机操

2025-09-24

华为发布 “4+10+N”中小企业智能化方案,打通迈向智能世界“最后一公里”
[中国,上海,2025年9月17日] 以“华为坤灵,助力中小企业跃升智能化”为主题的华为坤灵秋季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发布了 “4+10+N”中小企业智能化方案,以一站式场景化方案助力中小企业打通迈向智能世界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华为还面

2025-09-17

小米16跨级改名小米17 雷军:全面对标iPhone
文 / 汪淼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9月15日,小米宣布,全新小米17系列手机官宣将于本月发布。意思就是小米要跳过小米16,直接推出小米17。这一下,微博热搜立马爆了。“小米16改名小米17”、“雷军全面对标iPhone”这些话题,眨眼就冲上热搜前十。不少人调侃

2025-09-16

小米官宣:小米 17 系列本月发布
9月15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小米17系列将于本月发布,包含小米17、17 Pro和17 Pro Max三款机型,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随后,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发文表示,“小米17系列实现产品力跨代升级,将全面

2025-09-16

魅族发布年度重磅新品魅族 22旗舰手机 售价 2999 元起
9 月 15 日,魅族重磅年度新品发布会“「归航」魅族 22 旗舰手机暨 Flyme AIOS 生态发布会”在珠海隆重举行。现场不仅发布了魅族22旗舰手机,还推出了全新魅族 AI 拍摄眼镜 StarV Snap、PΛNDΛER 系列潮玩与配件,并同步发布 Flyme AIOS 2 和 Flyme Auto 2

2025-09-15

“高跟鞋踩手机”的OPPO产品经理Monica宣布辞职
9月8日,OPPO产品经理Monica在小红书宣布,结束自己在OPPO的五年职业生涯。她在帖文中称,“在OPPO五年,我毕业了。这五年里,参与了无数个新品项目。也很幸运,主讲了其中九场发布会,并且收获了大家很多的喜欢。今天毕业啦。祝愿OPPO越来越好。”目前,其小

2025-09-10

时隔4年,华为史上最强的麒麟9020芯片正式回归!
9月4日,华为新款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 非凡大师正式发布,售价17999元起。与华为首款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 非凡大师相比,起售价降低2000元。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宣布,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搭载麒麟9020芯片,搭配Har

2025-09-06

30余款新品齐发,追觅发布会展现全场景创新的系统力量
30余款新品、十余项全球首创技术“轰炸般”在一场发布会上密集呈现,震动了高端消费全领域。2025年9月4日,追觅科技「敢梦敢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追觅科技全场景新产品、全球首创技术的集中亮相,再次向外界证明了追觅在尖端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据公开资

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