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号
科技 汽车 财经 数码 时尚 旅游 美文 美食 其它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蓝图下,长沙重塑创新范式

智能相对论 2025-02-15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易不二

创业十年,年营收突破35亿元,纳税超3亿元,服务全国20万家药店——这是长沙“80后”创业者江琎交出的答卷。

江琎的恒昌医药,从一家药品流通小公司成长为覆盖研发、生产、流通全链条的行业标杆,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一座城市以“低成本试验场+高浓度协作网”重构创新生态的缩影。

在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美好蓝图下,更多类似恒昌医药的故事,正发生在这座“硬核创新力”与“烟火生命力”交织的城市。

一通电话就能让产值超10亿项目落户?

2015年,江琎初创恒昌医药时未曾想到,十年后自己的企业会成为长沙大健康产业的“链主”之一。

但从起步到腾飞,一路稳步前进让江琎感受到了长沙是片福地。

2021年恒昌医药集团总部基地落子金霞经开区时,江琎深切体会了“长沙的创业生态,如‘阳光雨露’滋润着企业成长”——建设初期,项目用地北侧交通不便,园区主动对接推进,仅用8个半月建成汤家湖路并投入使用;项目用地“三通一平”耗时不到3个月,政府甚至提前介入解决水电配套问题。

“不喊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江琎用16个字概括了这座城市的营商哲学。

江琎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长沙通过一系列包容政策和暖心服务,为创业者打造了一个“低成本试验场”。2025年,长沙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领域,谋划铺排了市级重点建设项目659个,年度预估投资2475亿元,并遴选形成了“五个十大”项目清单。年初,长沙首批235个重大项目已经集中开工,预估总投资878.9亿元。

与此同时,长沙的招商引资动作也频频发力。2025年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率团赴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了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长沙。

企业需要什么,政府就嫁接什么;市场缺什么,城市就补足什么。这种人性化、服务型的政策,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行业巨头,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土壤,长沙的“热带雨林”生态也蔚然成势。

截至2024年底,长沙的上市公司达86家,位居中部城市第一;三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连续四年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前十;连续两年被评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放弃200万年薪加期权的勇气,谁给的?

清华博士李哲的朋友圈曾引发热议:他放弃深圳200万年薪期权,带着团队扎根长沙湘江新区。

吸引他的不仅是湘江智能实验室的前沿课题,更是一套“低成本安居链”:“在深圳,这笔钱只够买11㎡厕所;在长沙,能组建家庭实验室,还能让团队住进人才公寓。”

李哲的选择,印证了长沙破解“高房价挤出创新”困局的决心。

人才政策最见一座城市的态度。长沙先后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实施“小荷”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计划……

同时,为了全力打造青年人的向往之城,《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还提出,既要面向青年人群创新创业的发展需求,更要面向青年人群美好生活的服务需求,建立全域“创新生态圈”,并持续保持长沙“房价洼地”比较优势。

这种“烟火生活+硬核创新”的双重吸引力,正在让长沙成为创新要素汇聚的热土:近年来,长沙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达95%。人才发展生态指数位居全国前十。

正因如此,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在这片土地无限奔涌:2024年,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3%,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研发城市第23位,长沙各类创新平台总量达34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8600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95项。

既能过上活色生香的柴米油盐生活,也能拥抱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璀璨理想,每一个梦想“在长沙,都实现”,每一个人才“在长沙,都幸福”。

最硬核“技术扩散”,企业伸手可摘

一颗崭新的卫星发射升空,需要多久?天仪研究院的答案是从公司成立、融资到卫星研制、发射的“四部曲”,只需要一年。

这是长沙产业聚链成群,企业在“高浓度协作网”下实现降本增效的缩影。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表示:“最近的配套厂商离公司只有不到10分钟路程,在家门口就能拿到货。”

技术扩散的背后,是长沙产业聚链成群系统性设计出了一张“高浓度协作网”,这也是长沙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载体。

目前,全力构建“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长沙,已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集群8个、省级培育对象集群6个,形成了良好的集群发展梯队。

在这张“高浓度协作网”组成的创新生态之下,2024年三一重卡、中伟新能源、希迪智驾等5家企业成功登上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

在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吴桂英强调,要着力打造“三个高地”,加快标志性工程建设,在培育千亿级企业、打造世界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方面下功夫,在保障“2+1”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省“4+4科创工程”在长项目运行等方面出实招。

同时,现场印发的《2025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要点》提出,新的一年,长沙将成体系抓好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目标与要求下,长沙新一轮的创新势能,已经蓄力待发。

结论

当长沙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目标锚定未来时,也已经在时代命题下构建了“硬核创新力”与“烟火生命力”交织的创新生态。

这种创新生态正孕育着中国科技创新的第三种可能——既非效率崇拜,也非技术穿透,而是将“接地气”的城市性格转化为创新势能,让最硬核的技术扎根在最烟火的人间

生长在这种包容生态中的企业也如湘江之水,恣意奔腾、终成江海,推动长沙加速融入世界创新体系,以“全球”为坐标,崛起科创高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2025,国产品牌叙事运动鞋服市场未来
文 | 螳螂观察作者 | 如意运动热潮翻涌了整个2024年。在蓬勃向上的大市场中,国货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越来激烈,使得我国体育用品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2024全球体育用品行业报告:行动起来》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与国际

2025-02-12

失去董宇辉这半年,东方甄选业绩得失如何?
撰文丨一视财经 邱邱编辑| 西贝1月下旬,东方甄选公布了2024年6月至2024年11月的期中业绩,公司由盈转亏,录得亏损9650.3万元,算是在业绩上暴了个小雷。关于亏损的原因,财报中特别指出“由于报告期内发生了与辉同行的剥离”。一时间,面对相同的解释,如何

2025-02-09

公募四季报出炉 A股价值投资谁跑赢了市场?
撰文丨一视财经 翊天编辑| 西贝本周,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陆续披露!去年末的的公募基金市场,可谓波诡云翳,也充满着戏剧化剧情。2024年初的“量化巨震”,曾让诸多基金经理“懵圈”,基民更加“不知所措”。直至2024年9月末,多重政策利好发布,A股迎来了

2025-01-23

从财报看51WORLD的商业化落地之困,三战IPO是好时机吗
撰文丨一视财经 见山编辑| 西贝AI眼镜正成为全球科技的焦点,这对于热度有所降温的元宇宙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不少企业在资本市场蠢蠢欲动。比如,一向善于追逐风口,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元宇宙企业——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WORLD),又向

2025-01-23

炸场硅谷,大模型“蒸汽机”迎来“瓦特时刻”
作者 | 曾响铃文 | 响铃说中国大模型又在包括硅谷在内的全球AI圈炸场了。两天前,幻方量化旗下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以及月之暗面相隔20分钟相继发布了自家最新版推理模型,分别是DeepSeek-R1以及Kimi 全新多模型思考模型k1.5,且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技

2025-01-22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 中信银行书写“五篇大文章”的路径与答卷
撰文丨一视财经 高山编辑 | 西贝“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定调。2024年3月,“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五篇大文章”,能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