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下半年的中国,一场围绕小天才电话手表的灰色交易正在悄然进行。
愤怒的家长发现,孩子们不仅沉迷于攀比账号点赞数,甚至不惜花钱“破解”家长设置的使用限制。
在这个由孩子构成的社交圈里,点赞数成为硬通货,破解家长监控只需支付100元。
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个由未成年人构成的社交圈内,账号买卖、代刷点赞、破解服务已形成明码标价的交易体系。

“小天才”的封闭帝国
小天才电话手表的成功背后,站着一位中国商业界的传奇人物——段永平。
作为步步高系的创始人,段永平早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哲学:“敢为天下后”和 “后发制人”。
小天才品牌虽在2015年才推出首款电话手表,却成功后来居上。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小天才在儿童智能手表市场份额高达35%,远超华为(15%)和小米(9%)等竞争对手。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小天才对儿童社交需求的精准把握。

当其他品牌仍在强调安全定位功能时,小天才率先推出了 “碰一碰加好友”的社交功能。
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成功在儿童群体中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社交生态:只有使用小天才手表的孩子才能加入这个“圈子”,其他品牌手表用户被排除在外。
小天才能形成如此强大的市场掌控力,关键在于其构建的封闭生态系统。
手表采用自研系统,不兼容安卓或鸿蒙等主流平台,也无法安装第三方应用。其社交功能被严格限制在自有平台内,孩子们只能添加同样使用小天才手表的好友。
这种封闭性直接导致了“社交绑架”效应。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交环境中,小天才实际上控制了孩子们的社交入口。没有小天才手表的孩子面临被孤立的风险,这种恐惧不仅影响孩子,也精准击中了家长的心理软肋。
在定价策略上,小天才也展现出其精明之处。Z10系列手表售价达2299元,堪比中高端智能手机。然而从硬件配置看,它仅搭载安卓低端处理器,摄像头像素勉强能扫码,系统流畅度也一般。
这样的高溢价背后,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被孤立”的无奈。
账号交易与破解服务的灰产如何崛起?
在小天才构建的封闭生态中,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已然形成。账号交易成为其中最活跃的一环。
根据调查,一个拥有61万赞的账号售价为416元;74万赞账号售价420元;而拥有125万赞并带有网页“bot”的账号,要价高达1200元。这些账号的定价完全由其内在的“数据资产”决定,包括点赞数、积分、权益卡数量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针对小天才手表内置的家长监控功能,部分商家推出了“破解服务”。
有商家明确标价:“支付100元,我们远程帮你破解”。这项服务包括解除家长设定的使用时长限制和应用禁用等功能。
甚至还有商家提供安装第三方应用的“破解安装”服务。
Z10型号收费45元,Z9系列则为23元。通过技术手段,这些商家可以为手表违规安装游戏、抖音等娱乐应用。
“养号”服务也是灰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小商人”提供账号代运营点赞服务,每周收费30-50元。他们专门为那些平时不能使用手表又想获得点赞的孩子提供代运营服务。

儿童社交的复杂博弈与异化
小天才手表不仅改变了儿童的社交方式,更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在这个封闭的社交圈内,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点赞数成为衡量社交地位的硬指标。
60万赞是分水岭,超过这个数字的账号持有人会被尊称为“大佬”。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即使每天刷满3000个赞,也需要连续不断地点赞近半年时间。
小天才设计的点赞规则强化了这种等级差异。11级以下用户每日只能点5个赞,11-20级可点10个,21级以上才能点20个赞。每个账号每日最多接收3000赞。
这种机制导致低等级用户若无“人脉”积累,很难快速提升影响力。于是,孩子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经营账号。有调查显示,有些孩子曾在暑假期间每天花费4-6小时活跃在手表社交圈中。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社交模式正在扭曲儿童的价值观。一些孩子会因为不够“活跃”而被删除好友。甚至有孩子坦言:“因为‘主清’而删掉很好的朋友”,并困惑“难道主页真的比友谊重要吗?”

法律空白与行业自律的双重困境
面对小天才手表引发的诸多问题,现有的监管框架显得力不从心。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指出,从《未成年人保护法》角度看,小天才手表的点赞、等级体系易诱导孩子攀比和长时间使用,且未设置有效的沉迷干预机制,属于未充分尽到未成年人保护责任。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虽然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需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但对小天才这类封闭生态系统的具体监管措施仍显不足。
平台对账号买卖、代刷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控机制。
灰色产业链的治理也面临挑战。这些交易往往通过二手平台、社交群组等渠道进行,分散且隐蔽,监管难度大。即便平台采取下架措施,商家也能快速改头换面重新上架。
从行业自律角度看,小天才作为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在产品设计上未能充分考虑到可能引发的灰色产业链问题。
其封闭的生态系统虽然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但也为灰色产业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多方共治与生态重构
解决小天才手表灰色产业链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企业承担首要责任。小天才公司应当重新审视其产品设计,减少可能诱导不良行为的机制,加强家长控制功能,建立更有效的防沉迷系统。
监管部门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针对儿童智能设备的特点,制定更具体的管理规定,明确平台责任,加大对灰色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同时,要督促企业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提高警惕。应当关注孩子的数字消费行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社交。
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帮助其识别和规避网络风险。
从长远看,需要重构儿童智能设备的发展思路。产品设计应真正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中心,而不是利用人性弱点进行商业变现。开放、透明、负责任的设计理念,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技术的进步不应以牺牲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为代价。面对小天才手表引发的灰色产业链与儿童社交异化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科技与童年的关系。
儿童产品设计的核心,应回归到守护成长的本质,而非利用社交焦虑创造商业价值。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