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又名五行山、大形山、王母山、女娲山,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是中国地形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纵贯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 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太行山东西两侧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皆为适宜农耕的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太行山对中华文明的产生、延续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太行山文化带文化资源的种类
太行山文化带即纵贯南北400余公里,涉及四省市的太行山区文化体系。概括来说,太行山文化带的内容包括从地理到人文、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共十个方面,即地质文化、物产文化、古人类遗址等史前文化、古代都城文化、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文化、佛教道教文化、书院文化、民间风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非遗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
(一)太行山地质文化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 太行山地带发生过一系列的剧烈升降、碰撞断裂、岩浆侵入等地质运动,形成了断崖陡壁、深谷巨壑、暗河溶洞、褶皱纹理等地质奇观, 山体或嶂石连绵、红绫万丈,或孤峰突起、崖壁陡峻、斧劈刀削,山谷松涛阵阵,云顶浅草平铺,瀑布飞流直下,锅穴潭水清幽,地形地貌千奇百怪,鬼斧神工。多姿多彩的太行山地貌是研究地质演化历史的立体教科书,是“普及地学知识,安排大中专院校教学实习的理想基地……既是地学研究的重要遗迹,也是科普活动和专业旅游的重要资源”。
(二)太行山物产文化
在沧海桑田的地质演进过程中,太行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岩石,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纵贯400余公里的南北气候差异和海拔垂直落差造成的温度差异,催生了众多动植物品种。
1.奇石文化。“画师争摹雪浪石,天工不见雷斧痕”是苏东坡对太行雪浪石的咏唱,南宋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云林石谱》对邢台乌石也有记载。太行山区所产涞水云纹石、京西菊花石、木化石、汉白玉石、上水石、拒马河石、房山太湖石、唐尧石、模树石、太行豹皮石、竹叶石、大寨石等都是古今文人墨客争相收藏的观赏奇石。
2.煤铁利用。太行山区地下煤炭、煤层气、地热资源丰富,还有铁、铜、钼、金、钨、菱镁等矿藏。《山海经》的《五藏山经》记载,战国时期有“贲闻之山(指焦作一带),其上多苍玉,其中黄垩多涅石(煤)”。宋《资治通鉴》称“东路出丝薄绵绸缎,西路饶材木、铁、碳”。西路即河北西路,是宋朝时直属于中央政府的行政区,包括今天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市西部太行山区。乾隆本《沙河县志》记载,“邑内有冶铁司,在綦阳镇,汉魏时旧冶铁也”。“研究《北史》中关于綦母怀文发明团钢法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古邢台的冶炼业在我国冶金史上的重要贡献。至于唐宋间邢州以刀作为贡品,决非偶然”。“汉元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立铁官四十九处。其中,魏郡武安铁官北与襄国县(今邢台市)接壤;常山都乡(在今河北井陉县西)铁官南隔房子(治在今邢台地区临城县)与襄国县相望。襄国县西南之綦阳镇一带,铁矿资源异常丰富,自汉代起,历朝多有官设的铁冶工场”。
3 . 瓷器文化。太行山东麓内丘、邢台、沙河、临城有藏量丰富的瓷土,遍布丘陵的植被为邢白瓷的产生提供了自然条件。“类雪、类银”是茶圣陆羽对邢白瓷的赞美, “圆似月魄随”“轻如云魄起”是唐代大诗人皮日休对邢白瓷造型的讴歌,徐慎在《全唐诗》中称当时内邱县烧制瓷器规模是“烘透内丘城”。邢白瓷是大唐帝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太行山沿线的井陉窑、邢窑、定州窑、磁州窑、八义窑次第兴盛,所产瓷器和制瓷工艺是中华瓷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中医药文化。太行山有地黄、牛膝、山药、野菊花、车前草、百里香、花苜蓿、党参、紫苏、天冬、五加皮、益母草、苦杏仁、冬凌草、何首乌、黄芩等中草药,仅邯郸市武安、涉县、磁县、永年一带野生中药材就有1600多种。邢枣仁具有补肝安神等功效, 自明清时起就是名贵中药,邢台市太行山区的内丘县柳林镇是全国最大的酸枣仁生产、加工和销售集散地,占全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占出口市场份额的70%以上。春秋时期神医扁鹊曾经在太行山东麓的内丘鹊山一带采药行医,他在秦国遇害后,被埋葬在鹊山龙腾河北岸高地,后世在此立祠纪念;宋元以后,扁鹊祠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扁鹊庙会成为影响广泛的弘扬中医文化的民间盛会。
(三)太行山史前文化
太行山洞穴发育,谷地广阔, 溪流淙淙,植被茂密,西侧黄土深厚,东坡台地连绵,南端为气候温润的沁河下游平原,皆适宜人类繁衍生息。因此,太行山区是中华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太行山脉主脊东西两侧分布有一系列古人类遗址,出土了远古人类化石、石器、房址、用火遗迹及野驴、披毛犀、水牛、野猪、斑鹿、羚羊、狗、猩猩、刺猬狼等上百种动物化石。在这些分布于太行山区的古人类遗址中,泥河湾遗址、周口店遗址、磁山遗址尤为重要。
早在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外科学家就在泥河湾一带发现了许多双壳蚌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地质及古生物工作者多次到这里进行考察,发现了数以百计、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近年来又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中百万年以上遗址就有18处,大大丰富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内涵。泥河湾遗址群是世界上旧石器文化序列最为完整的地区,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每个阶段的遗址都有,既有距今200万年的马圈沟古人类遗址,也有出土人类头盖骨和大量打制石器的许家窑旧石器晚期遗址,还有出土我国北方最早陶片和大量细石器的于家沟新旧石器过渡时期文化遗址等。它们所构成的考古文化序列具有极强的文化连续性。
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 年,又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 遂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 万年,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作为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周口店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东北依鼓山,是我国最初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300年。磁山遗址总面积14万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5000 余件,其中,陶盂及支架,石磨盘及磨棒是磁山文化代表性的遗物,遗址内还发现了房基、粮窖和成组的祭祀器物群,出土了粟、榛子、胡桃、小叶松等一批植物炭化物和兽、鸟、龟、鳖、鱼、蚌五大类二十三种动物骨骼标本。粟的发现,把中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近8000年,填补了仰韶文化植粟的空白,也修正了世界对植粟年代的认识,肯定了中国黄河流域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胡桃的出土,打破了核桃是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引进的说法,家鸡骨的发现修正了有关国际专家原认为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距今4000年)的定论。因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粟、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改写了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
(四)古代都城文化
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纷争时期,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筑城建都思想。《荀子·强国》中云: “其固塞险,形埶(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郑樵《通志略·都邑略·都邑序》言:“建邦设都,皆凭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为固。” 《管子·乘马》云:“凡立国都, 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由此可见,“定都于山川为固的形胜之地是我国古代都城选址的重要思想”。
太行山高峻奇险,纵贯南北, 自燕山直抵黄河北岸,阻挡了太平洋吹来的湿热空气,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雨水汇流大小山谷, 形成拒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丹河等一系列河流。河流横切太行山,从太行山口奔涌而出,裹带的泥沙在太行山山前沉积为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和长期流经华北大地的古黄河沉积物共同孕育了华北大平原。太行山以西黄土深厚,有黄河中游最大支流汾河水系注入滔滔黄河,太行山山间盆地和东西两侧黄土覆盖区因水土之利都是适宜农耕发展的地区。依山傍水, 适宜农耕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太行山麓古代城市带。从商代到东汉时期长达1800余年的岁月中,在今河北地区曾活动过110个方国、王国、诸侯国,这些王国及其都城最集中分布的区域是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
夏朝中期都原( 今济源) , 商代祖乙迁邢、盘庚都殷,西周诸侯国卫国、邢国、燕国之都, 春秋轵国都城轵城,赵国早期都城晋阳、后期都城邯郸,中山国都城,秦朝天下36郡之一上党郡治长治,曹魏北魏北齐都城邺城, 北魏早期都城平城,北魏北齐别都、唐朝北都、北汉都城晋阳(太原),金元明清都城中都、大都、北京,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乃至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所以密集分布于太行山东西两侧,其根本原因在于太行山拥有地理之险、形势之便、山川之美和天材之利。
(五)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文化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9年初国家住建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第七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止,太行山区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56个,历史文化名镇16个,历史文化名村90个。在农业社会,人们安土重迁,世代聚族而居,在固定的村镇生产生活,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建筑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沿袭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创造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历史较为悠久,文化厚重,既具有相对一致的文化传统,又各具特色,是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保存和继续演绎着中华文明的精彩篇章,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保护利用价值,是祖先遗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六)书院文化
安定清幽、神清气爽的环境, 不但对佛教道教有磁场,也吸引主张入世治国者在山中研修兵法、传授治国安民之策。相传,鬼谷子在淇县云梦山开坛收徒,传授兵法, 此地号称中华第一军校。元氏封龙书院、平定冠山书院、邢州紫金山书院是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书院。邢州紫金山书院是元朝时期闻名全国的书院,因位于邢台市西部的紫金山而得名。我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曾拜开国勋臣刘秉忠为师, 并与当时名流张文谦、王恂、张易等人同学于紫金山,史称“紫金山五杰”。刘秉忠为元朝初年重臣, 对元初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元大都的设计师;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贡献卓著,开通了通惠河,研制的《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实行360多年。
(七)佛教道教文化
太行山既处在华夏文明发祥的核心区域,又具有山体雄浑峻秀、峡谷深邃清幽、峰顶神清气爽的地理环境。因此,道教、佛教多在太行山脉的名岳奇峰之间营造宫观寺庙,作为潜心修行和传法弘道之所。
河北省邢台市沙河渡口村北的广阳山,是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之前隐居六年之久的修行地,至今遗留有老君洞、老君台等与老子修行有关的名胜古迹。位于邯郸武安市和邢台沙河市交界处的古武当山为道教历史名山,其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道教遗产有太和宫、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牌坊等。河北境内的古北岳恒山— 常山,在道教中被列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五位,又称太乙总玄洞天。河北平山县天桂山,有明末崇祯皇帝命心腹太监林重华为自己修建的归隐行宫,明亡后,林重华遁入天桂山,皈依道教,将崇祯未能入住的行宫改为青龙观道院。道教几乎包罗中国传统文化上所有仙尊崇拜的庞杂的神祇体系,在太行山区也得到了充分展现,流行于晋东南地区的二仙信仰就是一例。二仙本宫位于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北,位于陵川、高平、泽州境内的5处二仙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行山系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现存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这些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反映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佛教建筑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活标本,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京西山大觉寺、石家庄苍岩山福庆寺、邢台大安山封峦寺、晋城高平开化寺等等,都是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佛寺。
(八)民间文学、民间风俗、民间艺术和民间技艺等非遗文化
1.民间文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山悠久的古代文明催生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等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太行山人嫉恶如仇、崇尚正义的伦理观念,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愿望汇集成永定河传说、杨九思化龙惩恶传说、白马河传说、鱼林沟传说等一系列民间传说。
2.民间风俗。太行山相对独立的生存发展环境、广阔的地域以及绵延不断的文明发展史,催生了太行山区相对独特的民俗活动。蔚县暖泉镇打树花、井陉县南张井老虎火、临城县内丘县丘陵区的拴娃娃、邢台县桃树坪转黄河、沙河市安和等村的抬九爷等民俗活动各具特色,体现了太行山人崇善嫉恶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民间艺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井陉拉花、内丘神码、高平面塑、上党八音会、左权开花调、左权小花戏、武安傩戏、沙河秦王破阵鼓等太行山区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当地百姓的精神食粮。
4.民间技艺。太行山区古村落民居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设计精美,雕工巧妙,寓意美好, 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老粗布和各种茎编器物是太行百姓生产生活的必需品,须臾不可离开。虎头鞋温暖着生活,寄托着期盼;剪纸则是节庆婚丧的标志物, 烘托着或喜庆或悲伤的氛围。
(九)军事文化
太行山形势险峻且回旋地域广阔,得太行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占据太行山,即可抢占山东经济发达地区,进而南下逐鹿中原,争霸天下;退守太行山,可以山间沟谷盆地为依托,建立战略根据地,积蓄力量,蓄势待变。沟通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山间隘口, 尤其是太行八陉是从黄土高原抢占华北平原、从三晋大地抢占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吸引历代英雄豪杰在太行山举义旗号令四方,挥戈矛英勇拼杀,把弓弩抵抗侵略。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间,太行山烽火不息, 为历代军事政治集团争夺的焦点, 发生了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改天换地的重大历史事件。金戈铁马,征战厮杀,在山岭河谷、城镇乡村留下深深印记;无数地名,标榜着太行山人崇尚正义、反抗暴政、抵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月先黄昏。”诗人墨客对太行山烽燧岭关、峻峰天堑的吟咏为中华诗词宝库留下了阳刚豪放的不朽篇章。烽火早已熄灭,硝烟已经散去,历经烽火硝烟的关隘城郭,高山之脊的边墙烽燧,是太行军事文化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
(十)红色文化
太行山有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最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左权率领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转战太行山区,领导军民抗战。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之后,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部分主力部队和120师 359旅派往平山、盂县地区的工作团共2000余人东进太行,以太行山系的五台山为中心向华北地区发展,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轫于太行山的游击战,迅速发展到西起同蒲铁路,东至渤海,南抵黄河,北达长城沿线的广大地区,先后形成许多重要战略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干部的军事学府, 为培训大量军政干部带领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日军政大学于抗战最艰难的阶段深入到太行山区办学。自1939年9月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到达河北省灵寿县陈庄,至1943年1月奉命返回陕北办学,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和二、六分校在太行山区坚持办学三年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近3 万人,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支撑,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二九师抗日部队先后取得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重庆和平谈判的主动权,保卫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后方——晋冀鲁豫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野战部队发展到21.9万余人,地方部队发展到10.4万余人,基本民兵扩大到90余万人。晋察冀人民军队参加了挺进东北作战,拖住了傅作义在华北的主力部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华北解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山成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的后方基地, 为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供给。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总部进驻西柏坡, 这个太行山中的小山村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继续革命思想。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经典代表。
作为共产党领导和建设的战略根据地,太行山造就了众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和拥军模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辽县十字岭以身殉国, 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牺牲于内丘白鹿角,八路军129师新十旅范子侠旅长血洒沙河柴关,晋察冀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太行三分区司令员郭国言在反扫荡中壮烈牺牲…… 子弟兵母亲戎冠秀、郭爱妮闻名全国,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太行山村不少人家大门口悬挂“为民立功”“人民功臣”等英模牌匾。太行山是红色的山、英雄的山,太行山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太行山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利用
太行山历史厚重,文化繁盛。深入挖掘、系统研究、科学利用太行山文化,对于促进太行文化带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打造“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性山脉旅游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搭建平台,成立组织, 联合开展太行山历史文化研究。
以河北省文化厅、邢台市政府主办的太行山文化带建设交流会为纽带,协调太行山沿线22个地市级政府,联合成立太行山文化带建设研究协作中心,统一协调推进太行山文化带建设研究和成果应用工作。
(二)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报太行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建议,并开展准备工作。
在太行山沿线地市级政府联合开展太行山历史文化研究、占有丰厚太行山自然文化资料的基础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人民政府应该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报太行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建议,国家文物局为太行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立项并具体运作实施。
(三)分工协作,打造太行山文化系列宣传品。
在成立太行山文化带建设研究协作中心的基础上,由各地市分工协作,依托各地市驻地高等院校,组织撰写出版太行山地质文化、物产文化、史前文化、沿线古代都城文化、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文化、佛教道教文化、书院文化、民间风俗民间文学等非遗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系列书籍和连环画;统一调度安排,拍摄宣传太行山文化的纪录片、微视频、影视剧,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太行山文化。
(四)弘扬传承民间艺术和民间技艺。
政府应拨付资金,支持组建班团,弘扬发展地方戏曲、鼓乐、武术等民间艺术,借以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可以和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弘扬传承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木作、雕刻、编织、纺织、绣花、剪纸等民间技艺,开发旅游纪念品,实现创新发展,活化利用。
(五)以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依托,发展民宿、康养和全域旅游,助力太行山区乡村振兴。
地方政府应该鼓励并支持村民积极参与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利用闲置民居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康养,并借助公共传播媒体予以宣传,吸引京津和太行山周边城市居民到太行山区休闲度假、康养理疗,高校师生到太行山区考察研学,美术院校师生到太行山区写生绘画。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村集体可以成立民宿合作社,组织村民发展乡村民宿;地方政府也可以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民宿和康养产业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村民利益,以获得村民支持,促进乡村民宿和康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带动太行山区全域旅游发展,助推太行山区乡村振兴。
(六)在具备条件的地方,逐步联合打造旅游专线,形成太行山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文化带。
太行山各地市山水相连、文化一脉,发展历史尤其是红色历史极为近似。地域相连的太行山水生态风景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历史文化遗址相连的县(市)区以及具有相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的县(市)区,应该共同研究规划景区旅游路线,相互协作发展文化旅游业。跨地区合作可以先从局部做起,待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形成大协作局面,共同打造太行山旅游文化带。(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