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淼
美编 / 沈谨瑜
出品 / 网界财经
8月26日,曹操出行交出了2025年中期业绩答卷。这是这家由吉利控股集团孵化、2025年6月底刚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曹操出行上半年营收达到94.56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3.5%。
不只是营收,公司的毛利率、亏损情况、现金流等关键财务指标也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业务覆盖范围、订单量、用户和司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定制车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自动驾驶业务的落地,让曹操出行在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里,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增长路径,也给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01
财务数据全面向好,盈利拐点渐行渐近
曹操出行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用“亮眼”来形容毫不为过。最直观的就是营收增长,94.56亿元的营收规模,同比增幅超过五成,这个速度在当前的网约车行业里,处于领先水平。而且营收增长不是靠单一业务拉动,而是多业务协同发力的结果。
其中,出行服务作为曹操出行的核心业务,上半年贡献了86亿元收入,占总营收的90.9%,同比增长49.8%。
能有这样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曹操出行不断扩大服务地域,把业务延伸到了更多城市,同时聚合平台带来的用户流量增加,加上品牌认知度越来越高,吸引了更多人使用它的出行服务。
除了核心业务,曹操出行的车辆销售业务成了新的增长引擎。上半年车辆销售收入达到7.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7.3%,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5.1%上升到7.9%。
销量上的变化更明显,2024年上半年才卖出2826辆,2025年上半年就卖到了7993辆,增幅高达182.8%,其中大部分是专为共享出行设计的第二代定制车型曹操60。
财务状况的改善还体现在盈利能力上。上半年曹操出行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0%提升到8.4%,看似只涨了1.4个百分点,但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每一点毛利率的提升都不容易,这背后是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
曹操出行的亏损也在大幅收窄,期内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78亿元减少到4.68亿元,同比收窄39.8%;经调整净亏损从5亿元收窄到3.3亿元,收窄幅度达到34%。
更关键的是,曹操出行的“造血能力”在增强。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64.6%,这意味着公司通过日常经营能获得更多的现金,不用过度依赖外部融资,财务结构更稳健。
从这些数据能看出,曹操出行已经度过了单纯追求规模的阶段,进入了“规模扩张+盈利改善”的良性循环,距离实现盈利越来越近。
02
定制车战略成核心竞争力
在网约车行业,同质化竞争一直是难题,但曹操出行通过定制车战略,找到了破局的关键。
截至2025年6月30日,曹操出行已经在31个城市自持超过3.7万辆定制车,而且还通过向合作运营商销售定制车的方式,扩大服务网络。
这些定制车不是普通的网约车,而是专为共享出行场景设计的。比如第二代定制车型曹操60,在续航、空间、成本控制等方面都贴合网约车运营需求。从实际效果来看,定制车带来的改变很显著。
首先是司乘体验的提升,定制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更符合用户和司机的需求,这直接反映在用户和司机的增长数据上。
上半年曹操出行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7.4%,平均月活跃司机同比增长53.5%,用户和司机的粘性都在增强。平均客单价也上升到28.9元,这说明用户愿意为更好的服务支付稍高的费用。
在用户口碑上,曹操出行也收获满满。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第二季度,先后进行了七次用户调研,在国内主要共享出行平台中,曹操出行每次都被评为“服务口碑最佳”。能有这样的口碑,定制车带来的优质体验功不可没。
定制车还成了曹操出行拓展市场的“利器”。2025年上半年,曹操出行通过向当地运力合作伙伴销售定制车的方式,成功进入27个新城市。
这种“以车带运”的模式,不用自己投入大量资金铺设运力,就能快速把服务覆盖到新区域,属于轻资产扩张,效率高、风险小。而且定制车贡献的交易规模也在增长,上半年定制车带来的GTV(交易总额)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34.7%。
从行业角度看,曹操出行的定制车战略,改变了传统网约车平台“依赖第三方车辆”的模式,通过掌控车辆资产,实现了对服务质量的把控,也构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出行服务+车辆销售”的模式,既增加了收入来源,又巩固了市场地位,给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样本。
03
布局自动驾驶与社会责任,长远发展根基扎实
在保证当前业务增长的同时,曹操出行也在为未来布局,自动驾驶就是其重点发力的方向。公司通过旗下“曹操智行”平台,开展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研发与应用。
2025年4月起,曹操出行开始部署新一代Robotaxi。这款车型采用了吉利最新的冗余架构设计,而且深度融合了曹操出行在自动派单、远程安全保障、出行舱服务以及资产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是简单地把自动驾驶技术装到车上,而是实现了技术与运营的深度结合。
截至2025年6月30日,曹操智行已经在苏州和杭州累计完成超过1.5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测试里程的不断增加,意味着技术在持续迭代优化,为后续大规模落地打下基础。
而且曹操出行不是单打独斗,还和吉利以及其他业务合作伙伴一起,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和预装专有自动驾驶组件的定制车,借助多方资源加速技术突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共享出行市场规模预计将自2025年起以17.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9年达到人民币8,042亿元,市场渗透率将由2024年的4.3%提升至7.6%。
而Robotaxi作为共享出行的未来形态,市场空间巨大,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1.6万亿元。曹操出行提前布局自动驾驶,就是为了抢占未来市场的先机,一旦技术成熟并大规模商用,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除了技术布局,曹操出行在社会责任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在无障碍出行领域,2025年3月28日,曹操出行正式发布无障碍公益品牌,在20多个城市投放了超过1000辆无障碍专车,还每月开展“无障碍公益日”活动,为轮椅出行者提供免费出行服务,解决了特殊群体出行难的问题。
在司机权益保障上,曹操出行是行业内首家参与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平台,还设立了司机关爱金、司机子女教育基金等援助计划。
这些举措不仅让司机感受到平台的关怀,也稳定了司机队伍,毕竟司机是网约车服务的核心环节,司机队伍稳定,服务质量才能有保障。
履行社会责任看似不会直接带来营收增长,但能提升品牌形象,增强用户和司机对平台的认同感,长远来看,对公司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而且这种有温度的企业形象,也让曹操出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又一优势。
总结
依托优势稳步前行,引领行业增长新动能
2025年上半年,曹操出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业绩答卷。94.5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53.5%,毛利率提升、亏损收窄、现金流改善,财务数据全面向好;
定制车战略深入推进,不仅提升了司乘体验、收获了优质口碑,还成了市场扩张的重要助力,构建起核心竞争力;
自动驾驶业务的布局为未来增长埋下伏笔,社会责任的履行则让企业发展更有温度。
作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支持,走出了一条“规模与盈利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的发展道路。从上市首份财报的表现来看,市场对其认可度也在提升,上市后股价累计涨幅显著,还被选定为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接下来,随着定制车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市场覆盖的持续扩大,曹操出行有望在共享出行市场的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朝着实现全面盈利的目标稳步前进,也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