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号
科技 汽车 财经 数码 时尚 旅游 美文 美食 其它

哈啰 “二轮” 变 “四轮” 阿里宁德都上车了

网界 2025-09-24


文 / 汪淼

美编 / 沈谨瑜

出品 / 网界财经

9月17日,哈啰宣布其Robotaxi业务获得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这是继6月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成立“造父智能”后,哈啰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又一次关键动作。

从共享单车起家,到如今全力押注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哈啰正在经历一场从“二轮”到“四轮”的艰难转型。

哈啰曾经是共享单车大战的幸存者,但长期亏损的压力让它不得不寻找新出路。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助贷新规》后,哈啰原本依赖的金融业务收缩,Robotaxi成了它最想讲的新故事。

而阿里此次加码,不仅给钱,还给技术、算力和生态支持,明显是要帮哈啰在自动驾驶赛道上“抢时间”。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百度“萝卜快跑”已经在全国10个城市运营,累计订单超过1400万单。特斯拉、小马智行等玩家也在加速布局。

哈啰作为后来者,虽得到阿里、宁德时代的支持,但能否真的在两年内实现5万辆车落地,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01

哈啰为什么一定要做Robotaxi

哈啰做Robotaxi,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被逼出来的选择。

共享单车行业一直很难赚钱。哈啰在2018年到2020年三年里亏了接近50亿元。虽然现在市场上只剩下哈啰、美团和青桔三家,但高运维成本、低毛利率的现状一直没有改变。

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助贷新规》,并在10月实施。这让哈啰原本用来“输血”的金融业务受到严重限制。

哈啰必须找到一条新的增长曲线。Robotaxi看起来是一个好方向。麦肯锡在2018年就预测,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相关收入将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哈啰在6月23日宣布进军Robotaxi,并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一起成立了“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期出资超过30亿元。

这家公司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名字“造父”来自古代一位擅长驾车的传奇人物,寓意明显。

9月11日,哈啰在外滩大会上发布了首款Robotaxi车型“HR1”,基于东风启辰VX6底盘打造,算力超过2000TOPS,传感器密密麻麻装了30多个。六天后,阿里宣布战略投资哈啰Robotaxi业务。

这一系列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哈啰似乎想用速度换空间,在巨头还没完全垄断市场之前,抢下一块地盘。

02

阿里为什么选择哈啰?

阿里这次投资哈啰,不是单纯财务投资,而是一次生态协同的战略布局。

阿里早在2007年就开始研究AI,2017年成立达摩院,今年初宣布未来三年要在云计算和AI领域投入超过3800亿元。但它缺少一个能落地自动驾驶的场景。

哈啰有4亿用户和大量的出行数据,这些数据对训练自动驾驶算法非常宝贵。阿里云可以提供算力支持,通义千问大模型可以用于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等场景。双方合作,一个出技术,一个出场景,非常完美。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说:“哈啰在出行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这句话背后,是阿里对哈啰场景能力的认可。

哈啰也不是只有阿里一个盟友。蚂蚁集团在金融支付、宁德时代在电池和能源网络上的支持,让哈啰在资金和供应链上有了底气。造父智能的股权结构中,蚂蚁占50%,哈啰占30%,宁德时代占20%,三方绑定极深。

这种“抱团式创业”模式,在自动驾驶这种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里,可能是一种更聪明的打法。

03

哈啰能不能跑得比萝卜快跑更快?

百度萝卜快跑已经在中国10个城市运营,累计订单超过1400万单。它在武汉一个城市就有超过300辆车在跑。而哈啰才刚刚在湖南株洲启动试点。

哈啰计划在2026年覆盖10个城市,落地1万辆车;2027年做到5万辆。这个目标非常激进。要知道,很多自动驾驶公司花了十年时间才做到几百辆车的规模。

哈啰的优势在于其出行平台的运营经验和技术整合能力。它没有像传统车企那样自己造车,而是联合东风启辰打造前装量产车,降低了成本。它还和地平线、禾赛科技等供应链企业合作,快速搭建了技术栈。


但挑战也同样明显。L4级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政策法规也在不断调整。用户对“无人驾驶”的信任度不高,很多人不敢坐没有安全员的车。此外,自动驾驶可能会取代大量司机,社会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

哈啰选择了一条不同于百度的技术路径:端到端L4架构。这种架构跳过传统模块的割裂,直接从传感器数据生成控制指令,响应更快。但这也意味着技术风险更高,一旦出现问题,调试难度更大。

哈啰能不能成功,不在于技术多炫,而在于能不能把“可用”变成“好用”,再把“好用”变成“规模可用”。

总结

Robotaxi是哈啰的新故事

哈啰从共享单车到Robotaxi的转型,是一场典型的“突围战”。它背后是共享出行行业长期盈利难、政策收紧的现实压力,也是自动驾驶万亿市场吸引力的直接体现。

阿里此次投资哈啰,不仅是为了卡位自动驾驶赛道,更是为了将其AI技术落地到具体场景中。哈啰则借助阿里、蚂蚁、宁德时代的资源,快速搭建技术、资金和供应链体系,试图用生态优势弥补时间劣势。

但Robotaxi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前夜。技术、政策、用户接受度、成本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拦路虎”。

哈啰计划在两年内实现5万辆车落地,这个目标极具挑战性。它不仅要比百度跑得更快,还要跑得更稳。

未来两年,将是中国Robotaxi市场格局定型的关键期。哈啰能否真正实现从“二轮”到“四轮”的跃迁,我们拭目以待。

从用户中来,到研发中去,问界与用户共话“新豪华”
10月25日,问界“与用户共话新豪华”活动在湖北十堰举行。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为问界M8和问界M7新车主交付新车钥匙,并与新老用户展开座谈交流,倾听用户建议,了解用户在出行用车方面的需求和痛点。截至目前,问界车型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80 万辆

2025-10-27

华为乾崑智驾ADS避免可能碰撞超300万次
10月23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宣布:华为乾崑智驾ADS已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超300万次(数据来源于华为乾崑智驾ADS,统计截止至2025年10月11日,基于匿名化数据统计,覆盖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的所有车型)。官方还称:“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离不开全维防

2025-10-27

比亚迪老车主迎福利 OTA升级后油耗降10%
10月23日,2026款比亚迪宋L/宋Pro DM-i携手2026款秦L DM-i一同上市。其中2026款秦L DM-i补贴后限时售价9.28万元起,2026款宋L DM-i/宋Pro DM-i补贴后限时售价9.98万 - 15.68万元。官方数据显示,这些新车继续搭载第五代DM混动系统,且在油耗和续航方面有出色

2025-10-27

一理想MEGA行驶中突然起火,车辆被烧成空架
电车界10月24日消息根据多段网传视频显示,2025年10月23日深夜,在上海市徐汇区,一辆处于行驶状态的理想MEGA在未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车底突然起火。火势在短短十秒内迅速扩大,车辆最终被烧成空架。事故发生后,车内两名驾乘人员及时逃生,未造成伤亡。针对此

2025-10-2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何利扬:赛力斯“新汽车 新安全 新探索”
10月2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在重庆举办。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受邀出席,并发表《新汽车 新安全 新探索》主题演讲。他指出,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这一进程在带来全新安全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

2025-10-24

轻卡之王再推力作!福田启明星以六大颠覆破局新能源轻卡市场
2025年10月21日,以“破晓之光 启明新程”为主题,福田汽车在其众多黑科技诞生地X实验室隆重举办启明星产品发布会。来自行业内的550多位嘉宾——包括核心经销商、战略客户、供应商代表、媒体人士及轻卡领域意见领袖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行业首款全新开发纯电轻

2025-10-22

3-5年无驾驶座车将量产! 智驾革命真的要来了
文 / 王新美编 / 杨凌霄出品 / 电动新物种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刚刚落幕,四维图新CEO程鹏的一句话引发行业震动。他明确表示,未来3-5年内,一定会出现没有驾驶座的汽车,方向盘和刹车踏板都将被取消。这不是空洞的畅想,而是基于当前技术发展节奏

2025-10-22

牌面拉满!比亚迪成为多国元首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技术领先全球瞩目,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品质,赢得多国元首青睐,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更成为传递中国科技实力的“移动新名片”与“

2025-10-21

牌面拉满!比亚迪成为多国元首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技术领先全球瞩目,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品质,赢得多国元首青睐,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更成为传递中国科技实力的“移动新名片”与“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