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号
科技 汽车 财经 数码 时尚 旅游 美文 美食 其它

3-5年无驾驶座车将量产! 智驾革命真的要来了

电动新物种 2025-10-22


文 / 王新

美编 / 杨凌霄

出品 / 电动新物种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刚刚落幕,四维图新CEO程鹏的一句话引发行业震动。他明确表示,未来3-5年内,一定会出现没有驾驶座的汽车,方向盘和刹车踏板都将被取消。

这不是空洞的畅想,而是基于当前技术发展节奏的理性判断。当下,智能驾驶技术正从L2级辅助驾驶向更高阶快速迈进,芯片算力、传感器精度、算法模型都在加速突破。


特斯拉已经推出无方向盘的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2025年6月在美国投入运营,这为行业提供了鲜活案例。

程鹏的判断,既贴合技术演进规律,也符合市场发展趋势。无驾驶座汽车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人类出行方式,让驾驶这种重复性劳动彻底交给AI完成。

这一变革不仅会影响汽车产业,更会渗透到网约车、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开启全新的出行时代。

01

无驾驶座车量产的技术基础已基本成型

无驾驶座汽车要实现量产,核心需要解决感知、算力、算法三大技术难题现在来看,这三大领域的发展已经为其提供了坚实支撑。

芯片算力方面,当前英伟达芯片的算力已经达到1000-2000TOPS,而有人测算人脑的算力约为5000TOPS。按照当前芯片技术的迭代速度,未来5年内,芯片算力超过人脑完全有可能。

虽然目前高算力芯片的功耗还比较高,但随着技术优化,功耗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

特斯拉的Cybercab已经搭载了适配无驾驶场景的芯片方案,能够支撑全自动驾驶所需的算力需求。


传感器技术方面,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已经能够超越人类眼睛的感知能力。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捕捉周围环境信息,包括静止障碍物、移动车辆、行人等,为AI决策提供全面数据支撑。

四维图新通过让量产车成为“采集车”,利用车辆上的摄像头和雷达实时反馈道路变化,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感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算法模型方面,“端到端”“VLA(视觉-语言-动作)”等新技术的出现,让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决策。

过去自动驾驶车辆依赖高精地图作为“轨道”行驶,现在通过自身传感器的实时感知与足够算力,配合新的算法模型,车辆可以自主判断驾驶动作和行驶车道。

这种技术突破,让无驾驶座车摆脱了对固定轨道的依赖,具备了更灵活的行驶能力。

多个技术领域的协同进步,让无驾驶座车的量产从技术层面具备了可行性。未来3-5年,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下降,量产条件将完全满足。

02

特定场景将成为无驾驶座车的率先落地阵地

无驾驶座车虽然3-5年内会实现量产,但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普及,特定场景将成为其率先应用的突破口,其中网约车和物流运输领域最为典型。

网约车领域对无驾驶座车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网约车行业面临司机人力成本高、疲劳驾驶风险大等问题。无驾驶座车的应用,能够彻底解决这些痛点,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出行安全性。

特斯拉已经计划组建Cybercab运营车队,与优步、Lyft等网约车平台竞争,其无方向盘的设计明确了全自动驾驶的定位,专为网约车场景打造。

国内方面,随着无驾驶座车技术成熟,网约车公司必然会积极引入这类车型,率先在一线城市的固定线路上投入使用。

物流运输领域同样适合无驾驶座车的落地。长途物流运输中,司机需要长时间驾驶,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场景。


无驾驶座车可以24小时不间断行驶,不仅能提升运输效率,还能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同时,物流运输的路线相对固定,多为高速公路等简单场景,对自动驾驶系统的要求相对可控,更容易实现落地应用。

除了网约车和物流运输,封闭园区、港口码头等场景也将成为无驾驶座车的重要应用场景。这些场景的环境相对简单,行驶路线固定,能够降低无驾驶座车的运营难度,为技术迭代提供实践场景。

随着在这些特定场景的应用和完善,无驾驶座车将逐步积累经验,为后续大规模普及奠定基础。

03

行业生态协同加速无驾驶座车落地进程

无驾驶座车的量产落地,离不开整个行业生态的协同发力,从技术研发到商业模式,从产业链合作到行业规范,各个环节都在积极推进。

在产业链合作方面,企业之间的协同不断深化。四维图新通过投资鉴智机器人,整合了七八百人的智驾研发团队,形成了覆盖低、中、高阶的全栈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布局。这种整合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加速技术突破。

同时,四维图新与高通、地平线等芯片企业深化合作,基于不同芯片平台开发适配无驾驶场景的解决方案,提升了技术的兼容性和实用性。

特斯拉也在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推进Cybercab的量产,其零部件运输计划的重启,为量产提供了保障。


商业模式方面,适合无驾驶座车的盈利模式正在逐步清晰。对于高精地图等核心技术,将其与芯片、硬件打包销售的“软硬一体”模式,更符合国内市场环境。这种模式能够降低单一技术的盈利压力,形成产业闭环。

无驾驶座车在网约车领域可以通过运营服务收费,在物流领域通过提升运输效率实现盈利,这些商业模式的探索,为无驾驶座车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了支撑。

行业规范方面,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标准制定。工信部牵头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到“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虽然措辞谨慎,但标志着高阶自动驾驶的政策环境正在逐步完善。

随着技术的成熟,针对无驾驶座车的法规、保险等配套政策也将逐步出台,为其落地扫清障碍。

行业生态的不断完善,为无驾驶座车的落地提供了良好环境。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商业模式的持续探索、行业规范的逐步健全,将共同推动无驾驶座车在未来3-5年内顺利实现量产。

总结

技术、产业、场景三重驱动的必然结果

未来3-5年内出现无驾驶座车,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技术演进、场景需求和行业协同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当前,芯片、传感器、算法等核心技术已基本成型,为无驾驶座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网约车、物流运输等特定场景的需求,为其提供了率先落地的土壤;产业链合作、商业模式创新和行业规范完善,则加速了其落地进程。

无驾驶座车的出现,将是智能驾驶领域的一次颠覆性变革,它不仅会改变汽车的产品形态,更会重塑出行方式和相关产业格局。

虽然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普及,但在特定场景的率先应用,将为技术迭代和市场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下降,无驾驶座车终将走进大众生活让出行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这一变革,值得我们期待。

一理想MEGA行驶中突然起火,车辆被烧成空架
电车界10月24日消息根据多段网传视频显示,2025年10月23日深夜,在上海市徐汇区,一辆处于行驶状态的理想MEGA在未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车底突然起火。火势在短短十秒内迅速扩大,车辆最终被烧成空架。事故发生后,车内两名驾乘人员及时逃生,未造成伤亡。针对此

2025-10-2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何利扬:赛力斯“新汽车 新安全 新探索”
10月22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在重庆举办。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受邀出席,并发表《新汽车 新安全 新探索》主题演讲。他指出,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这一进程在带来全新安全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

2025-10-24

轻卡之王再推力作!福田启明星以六大颠覆破局新能源轻卡市场
2025年10月21日,以“破晓之光 启明新程”为主题,福田汽车在其众多黑科技诞生地X实验室隆重举办启明星产品发布会。来自行业内的550多位嘉宾——包括核心经销商、战略客户、供应商代表、媒体人士及轻卡领域意见领袖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行业首款全新开发纯电轻

2025-10-22

牌面拉满!比亚迪成为多国元首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技术领先全球瞩目,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品质,赢得多国元首青睐,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更成为传递中国科技实力的“移动新名片”与“

2025-10-21

牌面拉满!比亚迪成为多国元首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技术领先全球瞩目,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产品品质,赢得多国元首青睐,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更成为传递中国科技实力的“移动新名片”与“

2025-10-21

德系豪车BBA “退烧” 中国新能源真的强了
文 / 王新美编 / 杨凌霄出品 / 电动新物种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豪华车市场迎来了明显的格局变化。奔驰、宝马、奥迪(BBA)这三大德系豪华品牌,在华销量集体出现下滑。具体来看,宝马前三季度累计交付46.4万辆,同比下降11.2%,中国成了它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