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11月18日,拼多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营收1082.8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股东净利润293.3亿元,同比增长17%。
在电商行业竞争加剧、外部环境复杂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看似增速放缓,实则是拼多多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投入生态建设的必然结果。
要知道,二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速仅为7%,如今重回9%的正增长,背后是“千亿扶持”计划的持续落地,是对商家、产业和消费者的真金白银投入。
在行业普遍追求短期效益的当下,拼多多选择牺牲部分短期利润,换生态的长远健康,这种定力难能可贵。
更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达到45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5.2亿元大幅增长,账面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更是高达4238亿元。
充足的资金储备,既为后续生态投入提供了保障,也彰显了企业经营的韧性。
这份财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唯增速、专注价值创造的拼多多,也让市场对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期待。
01
双业务协同,增长质量升级
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长,离不开两大核心业务的协同发力。
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533.5亿元,同比增长8%;交易服务收入549.3亿元,同比增长10%。表面看增速不算惊艳,但结合行业背景和业务调整来看,这份增长的质量十足。
交易服务收入的亮眼表现尤为值得关注。上一季度,这项业务的同比增速仅为0.7%,如今大幅回升至10%,背后是平台对商家扶持的见效。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中,针对交易环节的费用减免、流量倾斜等举措,让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的经营压力大幅减轻,交易活跃度自然随之提升。
很多产业带商家反馈,平台减免了部分技术服务费,还承担了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让他们敢于扩大经营规模,订单量明显增长。
在线营销服务增速虽有放缓,但这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平台减少了对商家的营销压力,转而通过生态投资提升商家自然流量,让营销更具性价比。
这种调整看似短期影响增速,实则让商家的营销投入更精准、更高效,为长期稳定的营销收入打下基础。
两大业务的均衡发展,让拼多多的营收结构更趋健康。不同于单一依赖某类业务的模式,这种双轮驱动的格局,既能抵御行业波动带来的风险,也能在不同业务周期中形成互补。
在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这种稳健的增长模式,远比追求短期爆发更有可持续性。
02
真金白银反哺,多方共赢显成效
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财报,最让人动容的不是营收和利润数字,而是对生态建设的持续加码。
拼多多明确表示,将继续拿出真金白银反哺商家和产业,“千亿扶持”计划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些投入已经开始显现积极成效。
在农业领域,拼多多平台推出的“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农货商家数量高速增长,其中00后新农人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30%。
9月丰收季,平台投入10亿补贴资金和20亿流量资源,联合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帮助湖北荆州、河南商丘、山东莱阳等数十个产区的农货及时出村进城。
云南普洱的茶叶商家、四川安岳的柠檬种植户,都通过平台的扶持扩大了销路,实现了丰产增收。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用数字化手段打通了农产品产销链路,既帮助农户增收,也让城市消费者吃到了新鲜实惠的农特产。
在产业带升级方面,拼多多“新制供给”专项行动破解了诸多产业难题。拼多多平台团队深入平湖羽绒、惠州零食、佛山童装等数十个产业带,通过数字化能力帮助商家提质增效,破解同质化竞争。
广东惠东的女鞋产业带曾陷入发展困境,在拼多多平台的支持下,商家借助数据分析研发出受市场欢迎的加绒勃肯鞋,改造传统供应链,一家中型制鞋厂的单日出货量就能达到1.5万双,带动了当地数十万产业工人就业。
数据显示,拼多多平台产业带商家中,95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1%,00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4%,优质产品SKU数量同比增长超五成,越来越多的产业带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商家的扶持还体现在细节上。拼多多平台成立了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优化售后服务体系,对异常订单、售后问题推出多项治理举措。
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就为商家每年降本数十亿;先用后付订单的基础服务费用从1%下调到0.6%,退款订单的技术服务费全额退回,这些实打实的优惠,让商家的经营成本大幅降低,经营信心持续提升。
在消费者端,拼多多平台直补模式让普通消费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城市白领能买到平价的云南鲜花,县城年轻人能轻松入手新款潮玩,山里的村民也能吃上优质海鲜。
西部地区在免除物流中转费后,宠物用品、户外防晒、生鲜绿植等商品订单量显著增长,东西部经济活力被有效盘活。
这种对供需两侧的双重扶持,让平台生态越来越繁荣,也让“多方共赢”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03
研发加吗+全球化深耕,着眼未来发展
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财报中,还有两个关键信息值得关注: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和全球化业务的稳步推进。这两项布局看似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回报,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季度,拼多多研发费用达到43.3亿元,同比增长41%,创下新高。这些投入主要用于员工相关成本以及带宽和服务器成本的增加,背后是平台对核心技术能力的重视。
在AI、大模型成为行业热点的当下,拼多多没有盲目跟风炒作概念,而是悄然加快相关人才招聘,探索AI在电商场景下的提效应用。
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帮助商家精准匹配需求,这些投入虽然不会立刻体现在营收上,但会持续提升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与此同时,拼多多的全球化业务也在稳步推进。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球化业务已经服务了多个市场的消费者,获得了正向反馈。
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变化,拼多多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加强合规团队建设,优化商家入驻和商品上架流程,通过自动和人工筛查结合的方式完善安全风险防控。
虽然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着贸易政策、数据合规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但拼多多始终坚持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努力融入当地市场,为各国消费者创造价值。
这种长期主义的布局,在成本端也有所体现。第三季度,拼多多总营收成本同比增长18%,主要源于履约费用、带宽与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上升。
这些成本投入,看似推高了运营支出,实则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很多企业选择追求短期利润,而拼多多却敢于牺牲部分短期利益,加大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深耕全球化市场。
这种不急于求成、专注长期价值的战略定力,正是企业能够穿越行业周期、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结
扶持生态就是赢未来
拼多多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告诉我们,电商行业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规模比拼,而是生态价值和长期能力的较量。
拼多多用真金白银反哺商家和产业,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能力,用长期主义布局未来发展,这种模式既赢得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可,也为行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随着“千亿扶持”等举措的持续推进,未来拼多多的财务表现可能会有短期波动,但生态的繁荣和核心能力的提升,终将带来更可持续的增长。
对于电商行业而言,拼多多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多方共赢、专注长期价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为行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秉持长期主义的拼多多,在未来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