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号
科技 娱乐 汽车 财经 数码 时尚 旅游 美文 美食 其它

小米汽车呼之欲出,雷军如何驾驭新格局?

大力财经 2023-11-17

雷军花费32个月的时间,终于迎来了小米牌汽车首次亮相的时刻。最近,工信部公布了小米首款电动汽车SU7的外观和配置信息。

该车定位为纯电轿跑,包括标准版和高端版两大型号,高端版本中又分为Pro和Max两款车型。标准版配备比亚迪弗迪电池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而高端版则采用宁德时代生产的三元锂电池。

小米在标准版电池包的总成工序上与比亚迪弗迪电池合作,而高端版电池包则由宁德时代全程负责。分析师指出,这表明小米在与比亚迪合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定制化工作,有可能将其在手机电池领域的经验移植到汽车电池上,以提升标准版的续航里程。



小米汽车的代工问题也被公之于众。尽管此前有报道称小米已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资质,但目前小米仍采取代工路线,由北汽旗下的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负责代工。

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尚未最终批准。一旦资质下来,北京字样可能会从汽车尾标中消失。

小米汽车面临的疑问不仅限于生产和配置,还包括定价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小米汽车的定价范围,有分析认为可能超过30万元,但也有可能控制在20万元以下,以吸引年轻消费者。考虑到智能手机市场的低迷,小米汽车如何确保持续的资金投入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与其他新兴电动车企不同,小米汽车采用自建工厂生产SU7,而不是通过代工厂商。

分析人士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小米汽车的生产资质尚未最终批准。一旦资质获得批准,北京字样可能会从汽车尾标中消失,类似于零跑和长江汽车的合作模式。

小米汽车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智能手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确保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小米首款汽车的规模也将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爆款。

在轿车领域,价格低于30万元的车型销量占比较大,而小米汽车的定价将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进入汽车领域后,雷军可以从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这三家成功的电动车企中学到一些经验。

特斯拉依靠品牌先发优势取得成功,比亚迪采用垂直整合模式,而理想则通过增程路线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考虑到小米已经错过了特斯拉的学习时机,而采用比亚迪的模式又有一定难度,学习理想的增程路线可能是一个更为可行的选择。

增程式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得到了验证,理想的毛利率在市场份额上升的同时达到了22%,仅次于比亚迪。混动车型的销量同比增长迅猛,显示了这一技术路线的潜力。问界新M7的成功上市更是为增程路线的可观前景添了一把火,累计大定数量已超过9万辆。

与采用增程路线的车企相比,那些坚持主攻纯电的初创车企仍在亏损线上挣扎。蔚来、小鹏等车企的销量规模虽在逐月攀升,但亏损额也在扩大。理想则在上半年取得了32.4亿元的盈利,显示出增程路线的可行性和盈利潜力。


在纯电动汽车之外选择增程路线可能也与雷军希望尽快形成规模有关。雷军曾设定小米汽车第一年销售10万辆,三年累计交付90万辆的销量目标。

根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预测,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在2024年上市后,出货量预估为5万-6万辆。为达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增程式产品来填补剩下的差额。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要在增程市场分一杯羹,雷军可能需要加快脚步。此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在2020年做出了放弃增程路线的决定,称小鹏想在混动领域取得成绩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在2023年左右混动价值可能逐渐减弱。这也提醒雷军,想要在增程市场立足,需要在时间上进行一场赛跑。

小米汽车在面临众多挑战的同时,通过学习成功电动车企的经验,特别是采用增程路线,有望找到在汽车市场取得成功的平衡点。

如何在定价、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将决定小米汽车是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可以在以下平台阅读文章!

小米汽车披露五大核心技术,首车小米SU7正式亮相
12月28日,小米集团在京举办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正式公布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技术栈。小米汽车首款作品——小米SU7也进行了“预发布”,外观设计、性能、续航、安全

2023-12-28

精确营销:中国汽车市场“内卷之年”解困利器
把2023年称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之年”并不为过。新春伊始,整个汽车市场便似乎被卷入了一场谁都无法阻止的大变局。

2023-07-29

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6月12日,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的专业理论、技术支持以及可操作性等主题内容展开讨论,旨在促进机动车排放管理的可量化、数字化,进而有效控制排污总量,促进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与环境

2023-06-15

国产品牌走向世界,日系车失去原有优势、陷入舒适区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日系车似乎没有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曾经在中国畅销几十年的日系车,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曾经让中国消费者印象深刻的省油、耐用、保值的标签,现在正在被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自主品牌的“配置低、安

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