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打假拼多多假食用油后,打假人王海微博再爆拼多多羽绒服质量掺假,虚标含绒量。
作者丨顾森柒
出品丨零售公园
#15款羽绒服全都不合格#,打工人摸了摸含绒量实际为0的羽绒服,觉得“天都塌了”。
继打假拼多多假食用油后,自封吹哨人的王海微博再爆拼多多羽绒服质量掺假,虚标含绒量。
微博发布的视频里,王海称在拼多多随机购买的15款羽绒服送检后发现,有6款羽绒服压根没有羽绒,剩余9款都虚标了含绒量,儿童羽绒服含绒量均为个位数,吊牌上标示的90%以上含绒量纯属虚构,与新国标规定的50%以上含绒量也严重不符。
近年来,与拼多多卖假货的相关词条屡上热搜,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最近30天内拼多多新增的投诉多达36081条,“虚假宣传”、“售假”、“涉嫌欺诈”、“假冒伪劣”是投诉问题的高频词汇。
那么,为什么不合格的羽绒服可以通过产检?为什么假货可以在拼多多平台上售卖?拼多多的假货泛滥问题长久,到底该如何根治。
一、含绒量为0,飞丝填充的拼多多假羽绒服
王海在拼多多上随机购买了15款羽绒服,送至江苏创标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儿童羽绒服为假货重灾区,多数店铺虽然以填充物是鹅绒与鸭绒作为宣传点,并宣称含绒量达80%,但是王海送检的7件儿童羽绒服里,7件含绒量只有1.3%—3%,其余部分经过开箱实拆,均是飞丝填充。
成人羽绒服也不能幸免,7款羽绒服有4款检测出羽绒量为0,另2款含绒量在5.5%—47.7%,剩下一款为鸭绒冒充鹅绒。
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根部或绒丝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纤维,包括短绒、碎绒和羽毛的梗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经过处理后,有时会被用作羽绒服的填充物。
除了质量参差不齐、保暖性能较差、容易刺破面料,飞丝最大的危害是潜在的健康风险。飞丝中常含有大量灰尘、细菌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长时间穿着含有飞丝的羽绒服,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吸入等途径侵入人体,从而导致多种健康问题,比如皮肤瘙痒、红肿、咳嗽、气喘等疾病。
由于是线上电商平台购买,用户无法通过按压、轻捻等动作对羽绒服进行触感判断,价格就成为判断的重要标准。
一般来说,价格过低的羽绒服很可能是用飞丝等劣质材料填充的,几十元至三百元的羽绒服,填充物质量也极有可能不佳。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以飞丝冒充羽绒的乱象,我国已实施了新的羽绒服国家标准即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规定,羽绒服填充物的“绒子含量”必须在水洗标上标明,且含量不得低于50%。这一规定有助于切断商家生产低质“合格产品”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王海在微博提醒消费者,如果想买新国标标准的羽绒服,最好到品牌的自营店或者专卖店去购买。已经买到测评中几款羽绒产品的消费者,可以直接举报投诉平台和厂商,要求退一赔三。
目前,所有涉假商品,王海团队都已举报至监管团队。
二、不止假羽绒服,假货已成经济学
先抛开拼多多这一电商平台不谈,线下也有大批售卖假羽绒服的零售门店,要知道历年315也没能将假货一网打尽。
什么样的商品才算假货?一种是模仿其他品牌生产的商品,一种是恶劣的商品,二者符合其一就可以说是假货。
前者说得好听点便是白牌,叠层马甲界限稍有模糊,后者则性质恶劣,“假奶粉”、“毒胶囊”令人避之不及,冬天穿飞丝羽绒服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飞丝羽绒服是如何通过质检流向市面的?
根据央视《财经调查》曝光的“羽绒骗局”,位于江西九江的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聚集了上百家羽绒服装配套企业,他们将原料550元1斤的鹅绒替换成原料成本仅为7元的飞丝,以“丝”代“绒”,以次充好。
再付2元成本费拿到检测合格报告,实现吊牌、水洗标和羽绒充绒标“保真”,最终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
巨额的利润是生产假货的核心驱动力。正规商家生产制造某类商品时,产业链涉及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商品质检与保证等环节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而假货商家的成本呢,说白了,甚至只需要承担处罚成本,毕竟生产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一位在羽绒服行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打假是一打一个准!既然商家不能自纠自查,那么作为平台的拼多多,就有义务筛查出劣质商家。
可惜的是,以低价打天下、赢下市场份额的拼多多,将重心放在了卡价格上,谁价低偏爱谁,商家注册拼多多的门槛极低。
曾有业内人士透露,拼多多作为平台方是保护商家的,我们只要上传营业执照、经营证书、1000元保证金,就可以开店。对于有货的商家,拼多多更是允许无门槛进场,注册开店最低要求只需要一张身份证,无需缴纳保证金。
假羽绒服、假食用油只是冰山一角,拼多多的假货覆盖出版、美妆、食品、服装等诸多领域。在拼多多上市的2018年,有关拼多多假货、山寨横行的舆论一度达到顶峰。
拼多多成立至今,包括中心出版、恒源祥、七匹狼、特步、OPPO、雅戈尔、茅台在内的品牌,都曾向拼多多举起维权的武器,可惜效果甚微,拼多多仍然假货泛滥。
三、假货顽疾,拼多多平台终成恶龙?
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涉及拼多多的运营主体“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裁判文书达6.7万份,绝大多数是涉及知识产权类型的民事案由,超过5万份在拼多多总部上海市。
有媒体采访相关代理律师了解到,大部分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原告都撤回了对拼多多的起诉,原告坚持请求判令拼多多主体寻梦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诉请的也被驳回。”
“大部分判决显示,拼多多均不需要承担对平台假货承担连带责任。”
据了解,对于卖家售卖假冒品牌的行为,拼多多大多采用下架商品、清退等手段,这对商家并不致命,改头换面就能卷土重来。
离谱的是,有些已经被法院判定赔偿的污点商家仍可以正常营业,消费者无法意识到这是一个被判售卖假货的商家。
处理消费者投诉时,拼多多开辟的“仅退款”功能,也在放纵不良商家继续售假,假货依然存在。
甚至更为诡异的一幕出现了,本来秉持做五环外生意初心的拼多多,经年累月,终于完成了对用户另类的驯化:“都上拼多多了谁还在乎真假。”
就像在王海抖音账号的评论区,出乎意料的是,有人留言:“哥,我都穿100以内的羽绒服了,我还在意什么真假。”
他们似乎已经默认拼多多上售价极低的产品等同于假货,也默许拼多多商家售卖假货的行为,觉得低价买不到好货是正常的。
众所周知,拼多多通过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在低价的诱惑下可能更容易忽视商品的真假问题。
消费社会学认为,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拼多多的用户群体中,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用户占比比较高,加之部分消费者面临经济压力,采取消费降级措施,对品牌和质量问题或真假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但是,价格低不代表可以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不管是假食用油还是假羽绒服风波,不管是六神磊磊炮轰盗版书籍还是郑渊洁指责封底的防伪标识是印上去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足以引发公众对于拼多多内部检查机制的广泛质疑,呼吁拼多多加强内部的审核与管理,严格审核商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