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物流高效,但工人权益待保障。
深读商业(shendushye)原创
作者 | 耿秋瑜
编辑 | 刘满心
近期,大量自嘲 “TikTok难民”的美国网友涌入小红书,与中国网友掀起了“中美对账”热潮。不少美国网友发帖询问,“在美爆火的中国公司Shein(希音)背后的一线工厂,是否如外媒报道存在严重的劳工权益问题。”然而,小红书上大部分中国网友却表示对这家公司不熟悉,甚至有人说这不是中国公司。这让美国网友,感到非常困惑。
事实上,大部分中国网友没听过很正常。因为Shein只做海外市场,总部早已搬至新加坡,对外也一直在淡化中国的出生地色彩。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Shein(希音)此前在其官方口径中,表示自己是一家新加坡公司而非中国公司。不仅如此,近日向英国议会委员会主席提交书面证据,Shein明确表示“其销售到美国产品不使用中国棉花”。
从Shein一系列淡化自身中国背景的行为来看,其海外扩张策略似乎有着复杂的考量。
但不论其如何定位自身,Shein在海外市场的火爆已然是不争的事实。从美国纽约街头到欧洲各地,它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数据显示,凭借比同行更高效的上新速度和更低的价格,Shein在海外市场将众多洋品牌打得节节败退。它不仅在美国快时尚行业登顶,在日本更是力压优衣库,在法国也位居第二。据Similarweb数据,2024年9月,Shein已成为三季度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服装与时尚品牌。
这一系列斐然成绩的背后,靠的是什么呢?报道显示,Shein的商业模式具有海量上新、小单快反、超低价等组合式特征。其背后的中国供应链工厂根据订单迅速配合调整生产计划,而低价则有赖于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数据显示,它每日上新高达7000-10000件,是行业竞品的上百倍。价格却几乎只有HM的一半,不到Zara价格三分之一。
而Shein之所以能以如此诱人的价格提供丰富的商品,要追溯到其对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成本的极力把控。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SHEIN有着独特的优势。数据显示,SHEIN服装的原材料中,占比最高的是化学纤维,2023年达到75.7%。而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占据世界的60%以上,这使得SHEIN在原材料采购上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基本上保证了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不会受限,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原材料成本。
而在服装制造环节。据媒体报道,Shein与中国数千家工厂紧密合作,广州番禺的“Shein村”就有约5000家工厂为其供货。这里的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能够保证制造成本的相对可控,但工作强度极大。来自四川的女工刘姐说,简单的T恤每件工资仅一到两元,为了多挣钱,她每天忙碌近11个小时,订单多的时候周末也得加班,一个月也就挣个五六千块,除去开销所剩不多。来自湖南的老工人张叔,长期劳作落下腰和颈椎的毛病,却不敢去医院,为了给孩子攒家底,只能拼命干。
广州番禺一服装厂正在工作的女工
图源:BBC
在物流环节,Shein对成本把控也推行的计件模式。以20出头的晓妍这样的快递分拣员为例,在小红书分享着她在希音物流仓库的工作日常。她每天脚步如同不知疲倦的舞者,穿梭在堆积如山的货物间,步数超4万步,经常倒班上夜班,每天要分拣约六七千单货物,工作时间10-11小时,平均不到10秒就得完成一单,一天到手150-200元。速度对她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快才能赚更多钱。众多像晓妍这样的分拣员,保障了商品能快速从仓库低成本、高效发货。
Shein在持续推动制造成本的下降。国内权威媒体《财经》报道采访到Shein合作工厂老板证实,其订单价格被压低,2024年同款服装订单价钱普遍低5%-7%,订单量也有所下降,2024年相比上一年同期降低三分之一,工价也被压低。而且Shein要求越来越严格,一个小细节没做好就要返工,还不给额外费用,工人频繁加班,工厂利润却越来越少。
如今,Shein在海外市场虽取得辉煌成绩,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转型的挑战。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如何改善供应链中工人的处境,保障他们的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Shein的未来,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走向。